挖回來的荠荠菜切成小段,搭上五六個野雞蛋,再倒進去兩碗苞米面,醒了一會,放上一點點油,小火細細的煎成小餅,兩面還帶着酥脆,雞蛋的香味,摻雜這荠荠菜的清香,再喝上一碗熱乎乎的苞米面粥,幾個人吃的肚子圓圓。
飯後,坐在院子裡曬着太陽。
而安吉縣城,劉衛民也剛剛接到新知青,不過腦袋那叫一個大,回頭跟劉三爺吐槽,
“三叔,你瞅瞅,真是一批不如一批。
你瞅瞅那個恨不得臉都揚到天上,眼睛都翻到頭頂了,那一看就不是個安分幹活的料,不行,回去還得跟大夥說說,尤其是自己的孩子都看好了,可千萬别跟着學壞了。
那個男知青,那頭發,那是啥?打柳了?”
劉三爺神色不變,白了他一眼,
“你這點出息吧,那個人家抹的是頭油,大城市可能覺着好看呗。”
抹了頭油的男知青李建業,隻想着要展現自己的魅力,卻忽略了,這火車是要三天三夜才到的。
結果,可想而知,為了他所謂的形象,第一天隻能直直的坐着,就怕把他這珍貴的頭油蹭沒了。
都沒用長時間,當天半夜,就堅持不住了,頭靠在背靠上睡的那叫一個昏天暗地。
車廂裡空氣混亂,第二天頭發就開始出油打绺,要是那愛幹淨的,火車上也有水,就直接洗了,男孩子,頭發短,打理起來也方便,這個季節也不怕冷,一會就幹了,清清爽爽的多好。
但是他不行,他舍不得,這是他特意抹的,愣是堅持到今天下車,下車前還特意以手為梳給定了型,不過就是沒照鏡子,可能也壓根沒往打柳這方面想,這會看向劉衛民,劉三爺和牛車,都是揚着下巴的。
聽老爺子說了,劉衛民也不知道說什麼,有點不忍直視。
看了看,人差不多了,拿着名單對了一遍,三男三女,六個知青,第一反應就是,頭疼。
然後,還是頭疼。
不說小簡知青,就是第二批那幾個知青,他們也比不上啊,看看那眼神,都要上天的感覺。
他也沒多說,就尋思趕緊帶回公社,登個記,然後趕緊進回村,活兒還多着呢,可不能為了他們耽誤時間了。
六個知青,三男三女,王紅梅、蘇紅、唐翠;李建業、王建成、林東方。
“行了,人都齊了,我也不多說,你們要下鄉的地方是,林北省安吉縣城向陽公社劉家屯,以後,上工下工服從管理,你要知道,你吃的每一粒糧食都是用你自己的勞動換來的。”
看對面的女知青想說什麼,劉衛民提高嗓門,
“我知道,有人是自願的,有人是不情不願的,我不管你是因為啥來的,但是來到這,就要服從這邊的管理,不要做出違反政策的事情來。
當然,如果你不想上工,也可以,工分就是糧食,隻要你能保證自己有東西吃,我不會壞你的好事。”
“如果有人不願意去的,那現在就去知青辦,立刻辦理回城,或者換個地方,我絕不阻攔。”
可以說是下馬威,反正幾個知青互相看了看,都沒出聲,就是嘴最碎的王紅梅,都難得閉上了嘴。
縣城到公社這一段還算和平,到了公社,一看這公社的條件,在一想公社都這樣,下面的村子得是什麼樣,幾個知青就有點浮躁了。
“村長,還有多遠啊?”
劉衛民看了一眼,
“快了,這是公社,前面有郵局,供銷社,飯店,有要買東西的,去郵局取東西的,現在可以去,”
看還真有兩個人打算下車,劉衛民看了眼天色,
“給你們一個小時的時間,快去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