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8頁)

“對哈,咱們蒸窩頭,那簾子上放的就是苞米葉子哈?”

說着就苦惱的撓撓頭,

“那這麼說,這還是好東西呢?哎呀,那沒辦法了。”

劉衛民幾個被杜秀玲這話都氣笑了,

“想當主力,行啊!覺悟高!

來來來,強子,你過來說說,主力一天要幹多少工?”

記分員劉國強從一邊擠過來,手裡拿着上半年記工分的本子,擡頭看了一眼大放厥詞的女知青,

“咱們劉家屯的壯年漢子,一天十到十二個工分,這麼說你可能不能理解,這麼說吧,就前面的苞米地,這一根壟這頭到那頭,大概兩根壟能算上一個工分,十個工分,大概二十根壟吧。”

女知青們順着視線看過去,頓時就吸了一口涼氣,老知青們這半年都是在這片地上幹活的,一看大概也知道這壟是什麼情況,大概多少活計,王紅梅這委屈又上來了,酸唧唧的,

“你們可别小看這兩壟三壟的,說着簡單,看着簡單,看看你們一上午能整幾壟?

還是說你們能比男知青幹的更多更快?”

一說男知青,村民的目光不可避免的都落在了不多的幾個男知青身上,新來的淩衛東幾個還好說,跟着幹了大半年的陳建國,李建業,王建成幾個就成了關注的重點,還有個林東方也一樣,得到了村民的注目禮。

杜秀玲拽着想往回縮的陳紅麗,也看向幾個男知青,

“陳知青,你是來的最早的,王知青,李知青,不說我們幾個女生,你們就願意被人這麼歧視嗎?我們是來為農村建設添磚加瓦,還沒開始建設就這樣被人侮辱,我可忍不了。”

就是平時的老好人王建成,也笑不出來,他也沒想明白,哪句話就成了歧視,侮辱了?

”村長說的不對嗎?你們剛來,也沒有幹過農活,本來就需要适應一下,這是村裡對大家的體貼。

你要是不理解,你可以來問我,問老知青,你這話就有點不對了啊。”

“李建業沒吱聲,這半年,即便是上工,他也就能拿五六個工分,說這個話題,他是沒有什麼底氣。

不過後面的林東方也不樂意了,他還着急回去呢,明天秋收,幹糧還沒做夠呢。

“别說那些沒用的,主力不主力的,實力說了算。

你要是能一天拿十個工分,不說别的,我就佩服你。

再說了,什麼是主力?

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那就是做貢獻了,跟農民伯伯比幹農活,你有那個優勢嗎?”

話說的不客氣,語氣也挺沖,杜秀玲當即就上前兩步,

“你說什麼,你...”

旁邊的陳紅麗死命的拉着,沒辦法,杜秀玲不松手,自己也沒地兒躲,

“秀玲,咱們雖然是響應國家号召來的,但是人家林知青說的也沒錯,我們沒接觸過這方面,跟鄉親們比,我們确實還需要學習,鄉親們也是好心,肯定不是故意要看不起我們的。”

簡單和一起過來的明珠對視一眼,這話?

然後就聽到不遠處一聲冷笑,

“嗬!”

倆人頓時就齊齊的把腦袋轉了過去,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