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10頁)

這個時候,知青上工的就不多了,像是身上沒有多少錢,等着工分換糧食的,比如王建成,比如林招娣。

像簡單,林東方,淩衛東這樣,一看就不指着這點工分的人,基本都不上工了,當然閑事閑不着的,他們也要過冬,而且,沒有村裡人熟悉,好多事情都要去問,去跟村民學。

像收拾園子這種簡單的,都沒問題,但是要囤菜,腌酸菜,腌鹹菜,這些,也就譚雅君做的熟門熟路,畢竟也是有幾冬經驗的人。

這個時候,指揮權就完全在她手上了,收拾園子,起白菜,起蘿蔔,下地窖,切鹹菜,燙白菜,曬幹菜,一樣一樣,有條不紊。

好在幾個老知青也知道自己的情況,也不逞能,人家讓幹啥就幹啥,總歸也是要吃到自己嘴裡的東西,那幹多少不都是應該的嗎?

新知青那邊就有些忙亂,本來還悠閑的很,看老知青這邊忙碌起來,又去村裡轉了一圈,也終于反應過來,還有不少活沒幹呢,現在就貓冬,着實是為時過早,不準備好了,怕是也貓不消停。



算起來,這是簡單過來的第二個秋天了,看着知青們忙忙碌碌的,簡單居然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王紅梅她們來的時間早,幾乎是種完地他們就來了,除了園子的菜晚了點,其他的基本就沒耽誤,王紅梅幾個雖然是嘴不好,但是吃進自己嘴裡的東西,每天也是看的挺緊的。

用李燕的話說,比上工可細心多了。

最後一批的陳紅麗,淩衛東他們,就真的是時間問題,過來沒兩天就是秋收,種啥都不趕趟,看着老知青們忙碌,也後知後覺的跟着做。

簡單的菜園子收了一半,但是又種上白菜之後,又幾乎是滿滿的一園子。

這秋天的白菜啊,着急的話現在就能收,很多人家都是到了快上凍的時候才收,從現在算,到上凍,也有一個來月的時間呢。

而且,秋後這段時間大多是秋高氣爽的好日子,算計着過日子的村民都知道,這天氣,白菜也能長不少呢。

簡單雖然考慮的不是這點,但是,這一園子菜,她也确實得一點點收拾。

還有些也長到尾聲的作物,豆角也枯萎的差不多了,但是這玩意兒産量還挺好,秧子上還有一些半大的,藏在葉子下面,還翠綠翠綠的,本着不浪費的原則,她也是幾乎一個不落的都摘了下來。

茄子還有幾棵,薅掉。

辣椒還有幾棵,薅掉。

特意留的兩棵黃瓜,嗯,老黃瓜種也差不多了,薅掉。

繞着園子一圈的什麼倭瓜,吊瓜,角瓜,通通都摘下來,然後把秧子扔到空地上,兩天就曬幹了。

剛秋收完,沒兩天,簡單的小腰還酸得很,為了自己的小身闆着想,這點活磨磨蹭蹭的幹了一天多,廚房小,也放不下什麼東西。

地窖打開通通風,于是這些東西就都堆到了屋檐下,大大小小的倭瓜一堆,吊瓜二十幾個,角瓜有點老了,但是也還有不少。

還收獲了兩個大冬瓜,好幾個老黃瓜種。

一小堆葵花頭就直接放在簸箕裡曬着,曬幹了炒熟就是不錯的零食,就是産量不高,頭也不大,好在上的挺好,數量還可以,估計也能打個幾斤瓜子。

住了一年,簡單已經充分理解這空間小的弊端了,夏天的時候,還是特意找劉衛民找人幫着挖了一個地窖,不大,也就兩米見方那麼大的一塊地方,但是也能存下不少東西,她一個人用是足夠足夠的。

雖然她可以作弊,但是面上也總要過得去不是?萬一哪天誰在這吃飯,問她冬菜都在哪兒,她總不能憑空變現吧?

那可就驚悚了。

位置倒是很方便,就在廚房最裡面的角落,平時放柴禾的位置。

靠着牆,一塊厚厚的木闆,兩邊嵌了粗鐵絲,拎起來下面擺着一架木頭梯子。

下面兩米多深,和别的村民家的大同小異,一掀開就是烏漆嘛黑的,下去後,溫度也要明顯的比地面低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