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是。
我記得我家鄰居有個小姑娘和我差不多大,家裡就她和弟弟兩個孩子,她比我大兩歲,從我記事起,家裡的活就都是她在幹。
她那個弟弟就是啥也不幹,被她媽當個祖宗供着,吃,喝,穿,玩,樂,家裡啥好東西都緊着那個小子,她就隻能撿着剩飯,衣服也是鄰居看不過去給找的。
就這樣,不管她幹啥,隻要那小的哭了,看見她,她媽就不是打就是罵,那時候也不像現在這樣,那時候言論自由啊,她媽罵她那就跟罵仇人一樣,什麼話難聽就罵什麼,那些話,我都學不來。
後來,我上中學的時候,就聽說她嫁人了,她媽給她找了個死了老婆的男的,說是比她大二十多歲,當時是她弟弟惹事了,人家給解決的,結果她就成了報酬。
後來過了沒多長時間,好像也就半年多,就聽說她就,死了。
聽我奶說,那個男的好動手,他前一個老婆就是被他打死的。”
譚雅君驚訝的事,
“你們那不是大院嗎?不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嗎?還有這樣的?”
“當然了。
重男輕女也不是農村人才有的,是一些人骨子裡的偏見,固執。
隻能說農村人表現的更為明顯,不遮掩,城裡人,即便是她有這想法,面子工程還是要做一些的,畢竟,家裡男人都有工作,有單位,就算是為了男人的面子,她們也不會太過分,不敢太過分。
像你說的有頭有臉,也都是那些人他們之前在戰場上用自己的命換來的,但是,家屬就不一定了,很多人都是在農村老家時成的家,這素質自然就參差不齊。
尤其是大部分都是農村長大的,她們自小受到的教育和熏陶,那幾乎和古代一樣,在家從夫,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聽不聽自己男人的不一定,但是在家生活了至少十多年,嫁人聽婆婆再洗腦,對生兒子已經都成了執念,也确實是把兒子當成了祖宗,生怕男人家裡斷了根。
在她們骨子裡,那閨女就是賠錢貨,生下來就是别人家的人。
所以,好多家都是,幾乎從孩子能走路開始,對閨女,那就是死命的壓榨,恨不得把她身上最後一滴血,都用在兒子身上。”
這種情況譚雅君也不陌生,農村是高發區,親戚鄰居,就是道聽途說,也知道不少案例,更别說,年前,自己也成了那其中的一個。
想着想着,就愈發的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是啊,咱們這一代,就是這個環境,咱們也還要在這個環境下,其實我還是有些怕,如果真的有個女兒,在這種環境下,到底能不能健康的長大。
我也怕,在這種環境下熏陶着,我會不會變成我最讨厭的樣子,然後,孩子會不會被養成可憐又可悲的下一個犧牲品?
簡單和明珠都安靜的聽着,這種擔憂,也并不是杞人憂天,在這個環境下,她的推理才是社會的常态。
大部分家庭都是重男輕女,雖說像這種極端的,更多的還是在不開化的農村,但是城裡隐蔽處的也不在少數,隻能說,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幾千年的傳承,男尊女卑,不說男人骨子裡的強勢,就是很多女性的卑躬屈膝也都是骨子裡的。
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但是男人不服,女人站不起來,還有很多母親以自己的奉獻精神為榮,可想而知,她們教育出來的兒女會是怎麼樣的。
但凡孩子有一點反抗的意識,那之後就是無限的拉扯,孩子傷心是必然的。
譚雅君想的是挺遠,但是誰也不能保證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簡單也沒想勸,但是她也繃的有點緊了,有點草木皆兵了。
“雅君姐,你這就有點逃避的意思了,你這是最壞的情況,但是你往另一個方面想,母親是你,明事理,不會重男輕女。
那男方咱們肯定也得挑挑吧?村裡是有很多這種情況,不講理的呀,也很多,但是你看村裡的孩子,走歪路的還真就沒有幾個,說明整體的風氣還是可以的,對不對?
不過,你考慮的沒錯,現在這形勢,不說遠了,可能明天後天,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呢,确實不能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