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畢竟還有個活動的撈網,幾個男生輪流看着,不一會兒就有了動靜,正握着棍子的袁野身子就是一個踉跄,差點被重量帶進冰窟窿裡,吓得他立馬求救,
“诶,快來個人,拽我一把。”
幾個人頓時就撲上去,一會兒,沉甸甸的麻袋就被幾個人拽了上來,袁野又驚又吓,直接就坐在了冰面上。
麻袋摔在冰面上,裡面的魚兒撲騰着滑出來。
簡單幾個女知青頓時就圍了過來,
“第一網就收獲這麼大嗎?”
這是肉,不光是他們,就是看見的孩子也眼睛冒光的圍過來看。
冬季,魚群喜歡在冰下聚集,往往會使水湧動,冰面上的雪便會微微鼓起,這種冰面是有魚群的征兆。
然後是看顔色。有魚群的冰層往往結有氣泡,氣泡密集的方向就是魚群遊動的方位,這樣的冰層顔色發灰。
此外,還要會聽冰下的聲音。有經驗的捕魚人隻要把耳朵貼在冰面上,通過水流聲就能分辨出魚群的位置。
這些,是北方冬捕必備的本領,在這邊也是适用的。
當然,在農村,尤其是這邊并不具備大規模冬捕條件的農村來說,村民們靠的是老人的經驗。
至于知青們,林東方那幾個靠的是直覺。
這個不會,但是他們會打獵,總會找到共通之處。
這不,選對了。
幾個男生也是滿臉的笑意,成就感滿滿,拎着一角,把裡面的魚倒出來,頓時,冰面上就撲騰一片。
就簡單看到的,大的也足有五六斤,小的像是還沒有巴掌大的那種,都不用說,幾個人順手就撿起來扔回河裡了,留種的崽子不能打,這都是不成文的規矩。
打獵是這樣,捕魚也是一樣。
除了被餓的吃不上飯的饑荒時候,就是青黃不接,都幾乎不會有人去打破這個規矩。
把小魚崽子扔回去,剩下的最小的也有一斤多,大大小小三十多條,這一網,足有一百多斤,也算是開門紅,幾個人笑的眉開眼笑。
雖然也是要交給村裡統一分配,但是這成就感真是滿滿的。
第二網剛放下去,這邊的熱鬧就被孩子們嚷嚷的都知道了,聞詢而來的村民也都圍了過來,羨慕之情溢于言表。
“林知青,你們不是在城裡長大的嗎,咋還會這個呢?”
“是啊,你們這也太厲害了!”
“是啊是啊,這魚咋專往你們這邊跑呢,你們是放了啥魚餌嗎?可别藏着掖着啊,咱們都是老農民,這大冬天的,吃個魚也不容易。”
大部分村民都是明事理的,但是也不排除有那想跟着占便宜的,跟着牢騷幾句。
本來還高興的幾個人,聽着越來越歪,越來越酸的話,臉色也冷了下來。
劉建設到的時候,現場的氣氛就已經是這種尴尬了,掃過知青們尤其是簡單面無表情的臉,劉建設當即就呵斥村民,
“胡說八道什麼呢?要是不想吃魚,就回家待着去,别在這丢人現眼。”
這幾天村民也都發覺了劉建設的脾氣和劉衛民完全不同,倒也不敢太過分,但是還是覺得落了面子,還嘟囔着,
“那本來就是,他們知青本來就啥也不懂,連種地都不會,憑啥就能抓着這麼多魚,我問問不是很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