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嬸子,你這些雞蛋,想換點什麼東西,還是想換成錢?”
附近就是軍區,村民也見過穿戴好的人,說話就有些小心翼翼,
“姑娘,我家媳婦兒懷孕了,我想能不能,能不能換點紅糖?
這雞蛋三分錢一個,要是能換紅糖,少給點也行。”
“懷孕了?那可好,嬸子你要當奶奶了。
這雞蛋你不留着給兒媳婦嗎?”
“哎,哎,家裡還有兩隻雞,就怕不下蛋,我都養在屋裡了,家裡還有點雞蛋,這雞也還能下幾天,兒媳婦還得一個來月生,都給兒媳婦留着呢。
就是,這光有雞蛋也不行,我就想着能不能換點紅糖,到時候給整點紅糖水,”
“嬸子,攤上你這樣的婆婆,你家兒媳婦有福了。”
攤主被逗的笑開了花,
“你這姑娘真會說話。
都說兒媳婦是外人,那玩意兒,是不是外人的,那兒媳婦過門也不是跟公公婆婆過日子,外不外人有啥關系。
這媳婦兒是給兒子娶的,跟他不是外人就行。
我對兒媳婦好,兒媳婦指定對我兒子更好,說白了,那不也都是為了孩子嗎?”
簡單佩服的五體投地,就是在現代,這麼清醒的婆婆也不多啊。
“嬸子,您想的可是太明白了,人家那些老婆婆都恨不得把兒子兒媳婦都抓在手裡不放呢?”
“嗨!
那還是不累。
我把他生下來,管了二十多年了,好不容易有媳婦兒管了,我可不幹那受累還不讨好的事。
都二十多來了,以後的日子是他們自己過,讓他們自己商量去吧。
我們要是為難兒媳婦,那兒子夾在中間指定也不樂呵,那你說,人活着為了啥,不就為了家庭和睦,子孫興旺嗎?
我們啊,能幫就幫一把,幫着帶帶孩子,做做飯,他們也能省點心,輕快點兒。
要是真幫不上,他也别嫌爹媽沒能耐就行。”
該說不說,這開明的思維,簡單真是越聽越高興,
“嬸子,我可真羨慕你家兒媳婦了。”
三十六個雞蛋,掏了掏兜,一塊零八分,想了想,幹脆的又給抓了一把十多個大棗,
“嬸子,我這次沒帶紅糖出來,這有點大棗,你回去可以沖個水,下次,下個集我還來,你要是還想要紅糖,我就給你帶來。”
這種集也不是每天都開放,不過也不少,每個月陰曆的三六九,算下來一個月也有個九天,下個集也就是三天後。
本來還有點失望的老太太立刻又笑開了,
“哎,哎,那感情好,那我指定來,姑娘,那嬸子下回再給你帶點雞蛋過來?”
“不用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