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6頁)

  “以此來判定,陳斌有故意殺人的主觀,各方有沒有異議?”

  呂安:“沒有異議。”

  ???

  這還用說?

  肯定有異議啊!

  這個判定如果真的達成了,那麼這個案子想要再繼續通過防衛進行答辯的話,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蘇白舉手示意:“審判長,我對這一點判定有異議。”

  “有什麼異議?”

  宋遠輝微微皺了皺眉。

  蘇白沒有理會宋遠輝表情的不悅,繼續開口:

  “首先,根據審判長剛才的判定是——

  陳斌在看到自己母親受辱,産生了想要殺人的想法,判定陳斌的主觀性是故意殺人。”

  “我方對于這一點并不認同。”

  .…

  “你方為什麼要認定不同?陳述你方的法律依據。”

  “好的!”

  蘇白開口:

  “根據常理以及當時情景的客觀事實,陳斌是因為在其母親何麗娟受辱的情況下,産生了想要犯罪的想法。”

  “但是想要犯罪的想法并不等同在犯罪行為中。”

  “根據刑法學上所說的故意犯罪,指的是行為人在實施犯罪的行動過程中,明知其犯罪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

  “故意犯罪的重點是行為人。在實施犯罪的行動過程中。”

  “那麼,陳斌産生殺人的想法是,在實施犯罪的行動過程中嗎?”

  “并不是。”

  “陳斌是在看到自己母親開始受辱的時候,産生了殺人的意願,這個時間點還沒有行使犯罪行為。”

  “如何判斷行為人故意,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必須堅持着主觀和客觀一緻的原則。”

  “既要考慮行為人的認知能力,還要考慮到其他案發時的客觀環境,案發中的全過程。”

  “所以我方認為僅僅因為一句曾經有過殺人的想法,就判定陳斌在當時手持刀具的過程中,主觀意願是想殺人。”

  “太過于武斷,并且沒有任何的法律依據。”

  “考慮一下案發中的過程。”

  “當時陳斌的母親正在受到欺辱,陳斌站在房間内,另外還有好幾人在盯着他。”

  “在這種情況下,陳斌的母親是受害者,那麼陳斌是不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