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5頁)

趙龍笑着說道,“因為漢朝的頂級權利更加制衡了一些。”

“頂級權利更加制衡?”

嬴政聽了,臉色一變,“先生的意思,該不會是,皇權被分了,他還能是好事?”

以嬴政自己的認識和判斷來看,如果皇權不夠集中,那才會出事,畢竟,皇帝就是為了皇家來奮鬥的。

但……

皇權過于集中,如果出現了胡亥趙高這樣的情況,那的确是容易出事。

不,他已經不是容易出事了,他是真真切切的就出事了!

“皇權集中,是中央集權制度王朝忠必然性的結果。”

趙龍說道,“但,皇權可以集中,不能發瘋啊。”

什麼?

可以集中,不能發瘋?

“呵呵,不知,先生此言,乃是何意?”

嬴政笑着問道。

“皇權集中,是相對于貴族們的。”

趙龍解釋說道,“漢朝一大特色是什麼,外戚專權啊!外戚的作用,就是制衡的關鍵,他既是皇家的,也是臣子貴族。”

嗯?

外戚?

聽到趙龍所言,嬴政不禁說道,“可先生不是說過,外戚專權,對漢朝來說,乃是禍害麼?”

沒錯,那個什麼王莽,不就是外戚嗎?

最後,把西漢都給取代了,這還能是好事?

比起制衡,存在不存在,那才是最大的問題吧?

“外戚專權,如果發展到了頂峰,那肯定會出事的。”

趙龍說道,“換句話說,任何權利到了頂峰,他非要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其實都會出事。因為你已經給自己劃定了最大的限制了。

這個限制,不是你要把最強的權利交給最合适的人,而是最想給的人。哪怕外面無數的人比這個人都合适,但是因為在限制之外,沒辦法給成,所以問題,必然會出現!

一個國家選擇大權繼承是這樣,一個家族選擇大權繼承,也會是這樣,所以王朝會出現波動覆滅,家族會出現世家興衰。”

“難道,就無解?”

聽到趙龍的話,嬴政一陣眉頭緊皺。

“這個,從辯證法上來講,矛盾都是相互的。”

趙龍笑着說道,“為啥創立外戚制度,那就是為了制衡皇權和相權,後來又出了官宦制度,就是為了制衡外戚的。再後來,三公九卿改成了三省六部,朝廷的權利被分化的更明确,相權一下子變的更細微,臣子是臣子,很難僭越一步了,但,外界矛盾,又會出現!

畢竟,王朝周期律,不能光看一些表面問題,得看核心問題,核心問題是貴族在壓榨普通百姓,那什麼皇權和相權,也隻是貴族内部矛盾,畢竟皇祖是最大的貴族嘛。

我說,難道換了個皇帝,朝廷就真的不從百姓身上要稅了?難道貴族們就不會随着家族更加龐大,朝百姓們索要更多的民脂民膏來養活自己的子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