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等漢軍真正打過來,主張議和的大臣,把右渠給殺了,主動投降。
這事情,放在哪個國家的曆史上,都相當的炸裂。
他們也是重新定義了議和,原來議和派議和不成,比特麼投降派都誇張。
然後漢軍拿下了衛滿朝鮮的都城,衛滿朝鮮就這麼滅亡了。
而漢朝,也在這裡設置了漢四郡。
也就是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四個。
而等到衛滿滅亡,漢四郡的創立之後,後續在東北,又興起了一個國家,叫高句麗。
高句麗,句念溝,這個國家,和後面的高麗,其實半毛錢的關系都沒有。
别說指認親爹了,野爹都算不上。
因為這個高句麗,是漢朝統治遼東的時候,在漢四郡的玄菟郡的扶餘人,在玄菟郡的高句麗縣,建立的政權。
換句話說,是漢朝的臣屬,也是東北野生的扶餘人,在漢元帝時期,也就是那個被儒家忽悠瘸了的成功版的扶蘇在位的時候,創建的政權。
高句麗,按照漢書記載,是遼山、遼水所出,西南至遼隊人大遼水。又有南蘇水,西北經塞外。
在漢朝的時候,妥妥的漢民。
高句麗雖然是漢屬野生扶餘人創建的,但實力并不弱,從開國到滅國,一共也存在了七百多年。
而去,國都發生了三次遷徙,每一次其實都有特定的時期和原因。
第一次起兵定都在遼甯附近,結果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剛想要進一步,被當時王莽的部将打到了吉林。
然後,在公元四世紀的時候,才遷徙到了朝鮮半島的平壤。
換句話說,在前四五百年的時間,高句麗妥妥的東北人。
當然,高句麗最強盛的時候,也是趁着五胡亂華的時候,占據了整個遼東,和東北大部,并且輻射燕薊,所以,隋唐的時候,才會一次次的攻打高句麗。
畢竟,卧榻之處豈容他人酣睡?
第396章
朕意已決,就這麼辦!
當然,這個過程打的的确不容易。
因為高句麗畢竟是偏安一偶了幾百年的時間,不像中原經曆什麼戰亂,他是修養了好幾百年,而且,地盤也是相當的大。
當然,另一方面,之所以隋唐幾次攻打高句麗都沒打下來,那也是因為,地勢的問題。
高句麗的前面,有着連綿的高山。
而擅長攻打城池的中原軍隊的辎重,并不容易運送過去。
所以,就影響了攻打的效率。
可以說,相對來說,高句麗是個難啃的骨頭。
但,再難啃的骨頭,也要把他啃下來。
所以,唐太宗的時候,開始繼續打壓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