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9頁)

沒錯,在陳勝說出王侯将相甯有種乎這句話之前,絕大多數先秦時期的人絕對是認命的。

很多人潛意識裡,隻要你不屬于上古八大姓,那你就是天生下賤的存在,争都絕對不能争。

“呵呵……這要是朝廷回頭,也能給咱們一番機會就好了。”

劉邦笑了一聲,繼續說道,“若是能當個諸侯,那何其快哉?”

說着又看向了蕭何,“蕭大哥,你要是給朝廷立了功勞,朝廷能不能把你封為諸侯啊?你要是當諸侯了,到時候讓我來當相國怎麼樣?你也封我當一個信陵君,讓我好好的過過瘾?”

信陵君,是劉邦的第一偶像。

劉邦本身是楚國和魏國交界的地方,他的祖先在魏國當過官,後來又搬遷到了楚國境内。

而劉邦本人對魏國的信陵君非常崇拜,當年西甯軍幾千門課,其中有一個叫張耳的,後來信陵君死了,魏國亡了,劉邦沒有找到信陵君,反而去找張耳當張耳的門客。

然後張耳也被秦朝通緝,劉邦無奈這才回家。

後來張耳反而成了劉邦的手下了,但兩人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相當不錯的。

至于新明君,他這個戰國四公子也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個小迷弟日後創建的功業,遠遠在他之上,兩人的建樹簡直差了十萬八千裡。

迷弟比偶像牛逼,不得不說,劉邦這一輩子還是很有成就的。

但,那是原本的曆史上了……

在劉邦當下的意識裡,要是蕭何真的功勞頗大,真的能夠當諸侯的話,他在一個諸侯國裡面,求一個信陵君的名号當一個丞相,那豈不是也能遂願?

不過……

比起真正的曆史,卻是有點扯淡。

因為蕭何才是那個當丞相的人,劉邦反而成了天下之主。

如今劉邦反過來求着蕭何當諸侯,自己也能跟着沾光當相國。

若是能成了,多少讓人有點失聲言笑。

“這當諸侯,可不是什麼好事啊。”

蕭何聽了笑了一聲,意味深長的說道,“三弟啊,難道你忘了咱們之間曾經談起過的,朝廷為什麼要實行郡縣制,而不是分封制了嗎?”

嗯?

聽到蕭何的話,劉邦也是臉色一僵。

第449章

王陵:三啊,替哥說說情?

曾經,他們幾個坐在一起吃酒的時候,倒是也提起過這樣的事情。

朝廷之所以選擇郡縣制,而不是分封制,以劉邦和蕭何這幫人的腦子來解讀,想要想明白,倒也不是難事。

集權呗!

秦滅六國,就是一種中央滅地方的過程,現在地方好不容易都被滅了,怎麼可能再轉頭扶持起來?

所以,地方和中央,在存在即敵對的情況下,存在都存在不了。

隻能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