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項梁的這一番話之後,張良和項伯兩人,全都是心裡一動。
不得不說,項梁這想法,的确是更透徹一些。
當然,這也是非常典型的六國綜合症。
那就是如果這事情不是确保我能得到好處,那我可得慎重,絕對不能讓别人把本來是我能得到的好處給占了!
所謂合縱連橫,合縱之間的六國們,有多少次,那都是因為利益分配問題,或者,彼此之間的信任問題,而根本不會真正的實行結盟。
當然,不少曆史劇上,都是一開始就給人以所有六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如何強大,把秦國當成了什麼虎狼之師,西戎之敵,好像秦國是他們天生的敵人一般……
但!
實際上的情況是,遠非如此!
實際的情況是,秦國的崛起,是在商鞅變法之後,而秦國成為六國共同的威脅,其實是在白起橫掃六國之後,才真正有的。
白起,那都是昭襄王時代的事情了,而且還是從前293年才開始發力的。
這到後面嬴政一掃六國之前,不過是六十年左右的時間。
在這之前,秦,更多的都是被六國的人所輕視,乃至于蔑視為西戎,不入中原華夏正統。
所以,在這之前,更多的鬥争,不是和秦人的鬥争,而是六國相互之間的鬥争。
無外乎是,春秋五霸又五霸之間,齊國強大了,稱霸了,揍别人,然後别人想盡辦法揍他。
楚國強大了,稱霸了,然後齊國又聯合其他國家一起揍楚國。
等到晉國強大了,其他國家聯合揍晉國,結果揍的并不順利,反倒是讓晉國最後基于內患而被三分。
而東南的吳越兩國,也在變法之下,相繼争霸,但奈何底蘊過于不足。
不争霸則矣,一争霸,昙花一現,國都特麼沒了!
所以,山東諸侯們在幾百年間,與其說是和秦國有什麼仇怨和交集,倒不如說,他們彼此之間的鬥争,更甚!
沒有強敵的時候,就想辦法指定強敵。
他不是我們的敵人,那你就得是我們的敵人,反正,最強大的那個,或者勢頭正盛那個就是其他所有人的敵人!
而經過幾百年的沉澱,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學會了明哲保身,力求自保這樣的道理!
甚至,更進化出了有國有難不動如山的強大心理和覺悟。
最經典的,那自然就是齊國了。
隻要他們君臣能夠得到一點能看得到的好處,那他們就對參戰這樣的事情抱之以很大的懷疑和抵觸态度。
哪怕,在韓趙魏三國以及楚國都被滅亡之後,哪怕最後隻剩下一個燕國在苟延殘喘着的時候,齊國人仍然幻想着自己能夠置身度外。
甚至,等秦國人把燕國也給掃清了之後,整個六國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了,齊國人仍然想着或許秦國達到這個程度就已經夠了。
自己,還是安全的!
所以,他亡了一點都不虧。
老天都沒想讓他亡,但他卻非要選擇這一條路,真是老天想救你都救不了,你,隻能死!
而齊國是如此,其他國家或多或少都是如此,隻不過和秦國距離最遠的國家,而且家裡也比較殷實的國家,是齊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