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第8頁)

說着,範增看向了項梁說道,“這事情,對将軍來說,應該,不是難事吧?”

“嗯,這自然不是難事。”

項梁一笑,畢竟也不是傻子,他雖然可以裝那麼一點,但也不至于裝到傻白甜的地步。

既然人家範增都這麼說了,他自然也就把該做的事情,也都給做了就行了。

而送走了範增之後,項梁又帶人,去找了襄強。

其實這襄強,比起景駒來,都更沒什麼資本和能力,但,隻要是能夠有被利用價值的,項梁自然是想着能利用利用。

……

大秦,關中,鹹陽城。

上萬關中精銳士兵,還有上百個新學堂的學徒們,在蒙恬和蒙毅兄弟二人的聯合統領之下,開啟了修築鐵道的事宜。

第一條鐵道,就是從山之外,修到附近的馳道上,也就五裡左右的距離。

但,就是這短短的一段鐵道,那也是讓蒙恬和蒙毅他們這些人,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畢竟萬事開頭難,隻要能在一開始把第一條鐵道修好了,那剩下的鐵道,就完全可以參照着這樣一個藍圖和範本,進行修築了。

“開工!”

随着蒙恬一聲令下,一些掌握着物理學的新學徒們,都帶着一幫士兵們,開始了分工運作。

枕木,碎石,鋼軌,還有螺絲,其實鐵軌初始大緻就這四件套。

除了這些之外,其實還有鐵軌本身的築基。

但,除卻鋼軌和螺絲之外,其餘的幾樣東西,隻需要普通的勞動力就夠了,基本沒任何的難度。

而鋼軌,是鐵道的質量和長度的重中之重。

清末和民國時期,之所以國内的鐵道長度很受限制,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鋼鐵的産量,完全的跟不上。

不管是軍隊的武器,還是輪船輪渡,亦或者是民用的器械,基本上都對鋼鐵有着很高的需求。

但,一個國家的鋼鐵産量如果上不去,那别說創造一些新的大型工程了,就連維持基本的鋼鐵消耗都做不到。

别看從大清到民國的時候,國内的國土面積遠勝過島國,但是,島國巅峰的時候,其鋼鐵産量甚至是遠勝過國内的。

所以,他們的軍隊的裝備遠勝過民國的軍隊,他們國内的近現代進程,也是遠勝過我們。

鋼鐵産量和質量,雖然不是唯一的要素,但是卻是一個最關鍵的要素。

你連基本的産量都沒有,你什麼都做不成!

所以為何解放之後,國家和政府着急的進行大煉,鋼鐵并不是為了什麼狗屁排名,也不是為了什麼臉面,而純粹是,我們太缺了。

随着五裡的地基被兵卒和勞工們築起,一車一車的碎石,也都被送來,鋪在了這些土坯的上面。

碎石在鐵道上也是很重要的成分,它的作用不是提供堅固,而是提供減震。

沒錯,鐵道雖然有鐵軌,但是本身的震動還是非常大的。

這些震動,靠着土坯和鐵軌本身是不能被消化的,相反,如果讓這些震動原原本本的持續震動下去,那鋼軌很快就會發生斷裂或者變形。

而唯有用一層層的碎石鋪在鐵軌上面,才能夠提供最大最有效的減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