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我找一些最精銳的士兵。”
趙龍說道,“然後再去給我多借一些體力充沛的士兵過來,我們先把車弄出來。”
“諾!”
得到趙龍的命令,章邯自然也是毫不含糊,轉頭就給借調來了最為精銳的隊伍過來,聽命于趙龍的吩咐。
而就在趙龍他們在關中填山修路的時候,項梁,項伯,還有蕭何韓信等人,已經一路北上,路過了北方的漁陽郡遼陽郡之後,直奔箕子國。
箕子國,從商朝末年到周朝初年的時候立國,到如今大秦一統,他已經跨度了近九百年的時間。
他們的國君,按照中原的姓氏規則,是子姓,箕氏。
沒錯,子姓。
子,在古代也是一個非常顯赫的姓氏。
雖然這并不位列于上古八大姓之一,但是,卻是商朝的時候王族的姓。
比如孔子,其實就是子姓,孔氏,名丘。
按照現代人的說法,他應該叫孔丘,孔子這個,根本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一個實打實的尊稱。
孔子孔子,按照更古老的叫法,他更早的時候,應該叫子孔,丘。
當然,孔子的子,也不是子姓的意思,而是對于其成就的尊稱。
比如墨子,老子,莊子等等,就是這個意思。
箕子國的國君,傳了幾百年,代代都是子姓箕氏。
時今,國君名叫箕否。
箕否這個人,從燕國的時期,其實就已經中原王朝有過不少的交集了。
原本,他們一直是順從燕國的。
在燕昭王之前,箕子國的面積是勝過燕國的,盤踞在遼東半島及朝鮮半島的附近。
作為商朝遺民,他們的地位并不低,與燕國之間,也并沒有多少沖突可言。
一開始的燕國,國力孱弱,甚至還幾乎被北狄幾次差點完全覆滅。
燕國中間有上百年的曆史是空白曆史,就是因為國君被殺了好幾個,連名字幾乎都沒有留下。
直到燕昭王的時期,燕國國力終于強盛起來了,他開始對周邊的北狄和其他國家,都開始了征讨。
也正是燕昭王的操作,命令手下大軍和箕子國交戰,然後奪得了箕子國盤踞了上千年的遼東半島。
從那以後,箕子國也就被迫繼續東遷,把國都和整個勢力範圍遷移到了朝鮮半島的北部。
之後,還繼續被燕國蠶食了幾次。
然後,就不得不當燕國的附屬國,當他們的小弟了。
而就這,還不能免除被欺負……
不過,後來秦國崛起強大之後,就不一樣了!
在秦國大敗燕趙之後,箕子國作為老牌弱國,馬上看到了機會,憑借幾百年當弱國的經驗,他感覺秦國以後肯定會壓着燕國,甚至滅亡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