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第8頁)

“報!将軍,前方就是遼西郡。”

項伯的大軍行走着,一路浩浩蕩蕩,抵達了遼西。

部下禀報道,“過了遼西之後便是遼東,以朝廷的命令,我軍會在遼東的襄平暫時休整,之後,過了遼東,就可以往箕子國發兵了。”

“嗯。”

聽到部下的命令,項伯點頭,“那大軍繼續全力前進,等到了襄平之後,再做休整!”

“諾!”

三軍在又行了幾日之後,終于抵達了襄平。

襄平,其實就是後來的遼陽。

而襄平這個詞,和平壤幾近類似,其實這兩者,也算是有不小的關系的。

襄平在兩晉時期,被東北的扶餘人中的高句麗人占領,開辟為都城。

後來,高句麗被隋朝大破,被迫遷徙出遼東,滾到了朝鮮半島的北部,重新置新城,就是平壤城。

當然,這一段曆史中的地點和時間,稍有争議。

因為高句麗的曆史,其實是有些斷層的。

高句麗是隸屬于中原文化和東北扶餘人文化的結合文明,跟後來的高麗在文明上幾乎八竿子打不着。

但,中原對于高句麗的記載,卻并不多。

因為那個時候曆史史官本來就大量減少不說,僅有的,也隻能盯着中原一個個割據政權,對于半華半胡的高句麗,的确沒那麼多的精力去注視。

所以,這就照成了一定的曆史空白。

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句麗的成功,是漢化的産物。

高句麗的城池和政治制度,幾乎都是完全借鑒的中原文明。

第684章

糧草?一天給一次!

不過不管如何,襄平,也就是遼陽,他的高光時刻,是從高句麗開始的,也是高句麗第一次把這地方稱為遼陽的。

後來,契丹人遼國崛起,以遼陽為都。

之後女真人崛起之後,建立金國,繼續以遼陽為東都。

而在金國之後,滿清崛起的時候,再度以遼陽為都,不過沒幾年就遷都沈陽,定名盛京了,從此遼陽就失去了東北一哥的身份。

“遼東太守宗度,見過項将軍,見過諸位将軍。”

“項伯,率手下部将,拜見遼東太守大人。”

雙方見面,各自問禮。

“朝廷已經來了诏令,諸位的休整和糧草供應,都由本官來提供。”

看着項伯等人,宗度說道,“大軍休憩之地,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自有人引領諸位去安營紮寨。”

“多謝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