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孫子的成績,看作是對老婆的業績考核。
由于媽媽當家庭主婦,再加上媽媽也來自山村,經濟上沒有支撐,家裡所有的收入來源,全都靠着爸爸。
如果達不到爸爸設定的KPI,爸爸會扣下本月的生活費,直到下次月考秦和達到了預定的成績,再正常給媽媽生活費。
爸爸通過向媽媽施壓,媽媽再向秦和施壓,形成了家裡的高壓環境。
老奶奶一開始,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她就是這樣教育兒子的,教育出了一個成功的兒子。
現在兒子也這樣教育孫子,而且提高了強度,想必會教育出更優秀的孫子。
為了激勵秦和學習,媽媽會在考試之前,給秦和許諾考試獎勵。
每當秦和達到标準後,媽媽都會向爸爸,申請給秦和的獎勵。
因為媽媽全職在家,沒有收入。家裡的各項花費,都在爸爸的掌握之中。
想要給秦和買獎勵,自然得經過爸爸的批準。
對此,爸爸每次都拒絕了。他給的理由也很簡單,自己小時候都沒有享受過,最後也成功了。
秦和享受了更好的條件,理應該更加努力,還提什麼額外的要求?
媽媽知道,在爸爸的心裡,真實想法是——我曾經經受的苦難,我的孩子也應該體驗。
秦和的日常,隻有學習和考試。像是運動、郊遊、朋友這種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在家庭裡是嚴厲禁止的。
至于電腦和手機,更被視為洪水猛獸。
即使住在别墅裡,秦和的日子也格外壓抑。
爸爸對媽媽的壓力,轉變成媽媽對秦和的唠叨。甚至到跨年的時候,他也必須學習到淩晨一點多。
日子就這樣日複一日,誰也沒注意到,在這樣的家庭裡生活,秦和的思想開始漸漸變得抑郁。
正如幾十年前,誰也沒注意到,在那樣的家庭裡生活,爸爸的思想已經變得極端和壓抑。
之後的故事,陳木已經能拼湊出來了。
外表光鮮亮麗的家庭,内部已經搖搖欲墜。
靠着秦和每次第一的成績,這個高壓循環才得以運行。
然而,隻要一次失敗,整個鍊條都會崩塌。
終于,在一年前,一次考試失敗後,秦和拿着試卷回到家裡。
這一天,正是他的十八歲生日。
可是在晚餐的桌子上,沒有蛋糕,隻有那張92分的試卷。
圍坐在餐桌旁的每個人,臉色都是冷冰冰的,像是一座座冰冷的雕塑。
秦和低着頭,不敢直視家人。
十八歲生日帶來的快樂,遠不及一次月考的失利。
爸爸拿着切蛋糕的餐刀,将試卷切成了四份,一人一份。
“吃吧,這就是你的18歲蛋糕。每個人都吃一份,将這份恥辱記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