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了擦嘴,眼睛還有些淚汪汪的,“我之前是去過醫院的,我第一次去的是急診。”
“給我看診的那位醫生讓我抽了血,拍了肺部ct。”
“我的三項驗血報告和肺部ct,都顯示的很正常,所以她就建議我第二天去醫院,做個肺功能的檢查,排除一下哮喘的可能性。”
陳牧微微地點頭。
這樣的檢查流程倒是沒錯。
醫院的流程就是把一個個可能篩查過去,“然後呢,你去做肺功能的檢查了嗎?”
說到這個。
司慧開始委屈:“我去做了肺功能的檢查,但是沒有得到結果。”
陳牧:“嗯?怎麼說?”
司慧開始回憶,“我那段時間剛好在家裡,我家在縣城,我去的也是縣城的一家小醫院。”
“我挂了一個肺病科的号,和醫生說明了前一天晚上,急診醫生的診斷,那名醫生也沒有問我前面的情況,就直接給我開了一個肺功能的單子,讓我去繳費,做檢查。”
聽到這裡。
陳牧已經忍不住在皺眉了。
按照陳牧自己的診斷流程,哪怕是已經在專家那裡看過的病人,陳牧也會重新進行問診。
患者傳達的,上一位醫生的意思。
往往有可能和上一位醫生說過的話,是有出入的。
有的時候。
一個字,一個斷句。
都差之千裡。
重新問診,進行診斷,才是最保險的看診方式。
司慧擦了擦眼淚,“我交了錢,就去做肺功能了。”
“陳醫生,其實我不太懂什麼叫做肺功能。”
“我隻知道那個醫生給了我一個一次性的管子,讓我套在機器上,然後按照他說的,對着機器,吸氣,呼氣。”
“當我吸氣,呼氣的時候,他的電腦上就會有曲線顯示。”
陳牧點了點頭,“然後呢,為什麼沒有測出來結果?”
司慧,“我按照他說的去做了,可是他一直說我吹氣呼氣的量,達不到電腦可以測算的數值。”
“一開始他還是很耐心的,在電腦上調出來了一個小程序一樣的東西。”
“我吹氣的時候,上面的蠟燭就會滅掉。”
“按照他的說法,我把最遠的一根蠟燭也吹滅掉,我的肺功能測試,就可以做成功。”
“可是……”
司慧輕輕的拍了拍自己的心口,“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