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柒有感而發:“法門寺跟我想象中的佛門聖地,真的相去甚遠。”
都說深山藏古蘇柒本以為,會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法門結果沒想到,看到的卻是一個被商業街圈起來的千年古刹。
賣紀念品、賣玉石、賣香解簽……
各種商業化運作,将法門寺千年的曆史底蘊幾乎毀于一旦。
“最離譜的是,佛骨舍利不在真正的法門寺,而是被景區搶到了新寺展覽!”
“要不是真身寶塔、地宮藏經閣和大雄寶殿還給了些許安慰,我還以為佛門聖地已經堕落了!”
“這件事其實不怪法門吳清峰歎了口氣。
“當年為了和資本對抗,法門寺的方丈也不斷想辦法,甚至幾次帶領僧人推倒圍牆,隻不過見效甚微。”
“佛寺和景區,基本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外人是說不清楚的。”
顧城直接用一句話總結。
“隻能說一切都是資本背後作祟。”
“隻希望以後佛教歸佛教,商業歸商業,能盡快還佛門聖地一片清靜!”
文化無時不在、無法否認。
商業無孔不入、無法回避。
幾千年的傳統與幾十年的商業社會,碰撞出了清醒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