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踏上了危險的無人區。
可可西裡白天和晚上不是同一難度,公路和非公路不是同一難度。
危險與美麗往往是成正比的,無人區并不代表沒有生機。
隆冬時節的可可西裡,比夏日更加蒼涼壯闊。
水晶狀的冰川、晶瑩剔透的植物、雪白的冰山,以及各種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等高原精靈。
看着這些絕美的原生态景緻。
顧城腦海裡浮現的,是可可西裡的紀錄片以及相關電影。
1985年後盜獵者大肆捕殺藏羚羊,以滿足歐美市場對藏羚羊絨的需求。短短幾年時間,藏羚羊從100萬隻銳減至1萬。
可悲的是,甚至有許多的當地民衆将藏羚羊絨縫在衣服裡偷偷運出去。
隻要市場還有需求,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殺戮。
不從源頭解決問題,這條産業鍊就不可能會中斷。
“你見過那些嗑長頭的人嗎?他們的臉和手很髒,但他們的心是幹淨的。”
—這句話直抵人心!
在電影裡,顧城看到了有無信仰的人生區别。
一個人可以守着一間屋在茫茫荒野冒死守3年,同伴一個個被殺害依然堅守。
每次出發前的擁抱與親吻,都可能就是最後一次。
他們人不夠、錢不夠、槍不夠,即使螳臂擋車但眼神依舊坦然堅定,因為他們早己将生死置之度外。
或者說與他們保護藏羚羊的信仰相比,死亡并不算什麼。
而另一群沒有信仰的盜獵者,為了金錢利益,不僅走私偷盜,甚至可以殺人不眨眼!
在這些喪心病狂的人眼中,殺一個人跟殺一頭羊并沒有區别!
電影是真實事件改編,卻遠遠不如現實殘酷。
顧城記得片尾:一年後華夏可可西裡建立自然保護機構,願這裡再也沒有巡山隊。
好在建立自然保護區後,當年的偷獵者陸續投案自首了。
而顧城他們這次去的,是位于坨坨河的巡山觀察站。
到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
觀察站的環境比顧城想的還要簡陋,隻有幹淨整潔的一頂帳篷,裡面除了床什麼都沒有。
給顧城最強烈的感覺是“空”和“冷”,進到裡面後,潮氣和寒氣更是直逼骨髓。
顧城無法想象,在最低溫度可達零下40攝氏度的可可西裡,這樣的條件該怎麼住人。
留守的是一個藏族本地人。
巡山隊的隊長高偉,已經帶着隊員出去巡視了。
最後節目組在野鴨湖附近,總算見到了這群勇敢又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