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的人不敢發聲,這就給了謠言散播的先機。
渣浪畢竟是國内互聯網巨頭。
操控輿論一直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謠言已經跑遍全世界了。
劉宏光側頭,“或許大概是觀衆徹底受夠這些流量明星了。”
“所以官方有點動靜,觀衆才會反應這麼熱烈”
顧城搖頭,“真正的觀衆不讨厭流量大的,讨厭的是隻有流量的。”
“流量”本身并不壞,它其實本來應該代表着觀衆的喜愛程度,是顔值、實力和人格魅力的衡量。
觀衆反對的是非正常流量。
他們希望流量背後的資本能有所控制,希望娛樂圈能百花齊放、百家争鳴!
蘇柒微歎了一口氣。
“我以前剛出道時,藝人都是先有作品,造成流量後才可以當明星。”
“但是現在的明星卻恰恰相反,很多藝人都是先當明星,然後再去造流量、買數據。”
“現在這些明星,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劉宏光直接用一句話總結。
“有些藝人莫名其妙就火了,你經常能看到他們在熒幕出現,但是他們既沒有代表作、演技又奇差。”
“而老一輩的演員明星有各種經典作品,人品不說有多好,起碼是少有負面新聞,被封殺的現象更少。”
“而現在的明星長得分不清性别,演員毫無演技可言,歌手靠百萬修音師,三天兩頭就上熱搜爆點大瓜。”
其實劉宏光非常理解這些人。
刷數據就是唱片公司,打造藝人熱度的最快方式,商業價值刷上去後,代言、片約以及合作都紛至沓來。
尤其第一波刷數據嘗到甜頭的造星運動成功後,在“劇場效應”的帶動下,其他公司自然也開始紛紛效仿。
“流量是一時的,作品才是永久的!”
蘇柒一針見血道:“這些流量表面讓藝人看起來風光無限,可是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和不可替代性,今天能被捧紅明天就能被踩成渣。”
“如果華夏的流量明星,有自己的粉絲做數據那麼有事業心,那麼華夏的文娛行業早就名列前茅了!”
顧城對華夏娛樂圈還是寄予厚望的。
“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
“華夏文娛産業總體還是養成系,還在各種摸索當中,需要一些試錯的空間和時間。”
蘇柒看向顧城,奉承道:“不是還有你嗎?”
劉宏光也附和道:“還真别說,要是顧城将所有的工作重心,全面放在華語樂壇,那娛樂圈還真就沒别人什麼事了!”
除了傲人的才華外,低調内斂、禮貌沉穩的性格和過人的情商,也是顧城出道半年就爆紅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