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第3頁)

  除了錦門外,簇橋也是顧城的拍攝地點之一。

  唐宋時期,成都桑蠶、絲織業達到鼎盛,簇橋地區形成了桑蠶及絲綢的專營交易大市,人們也因此将“笮橋”稱為“蔟橋”。

  簇橋自古以來就是西通康藏、南接滇緬的南古絲綢之路上第一座咽喉重鎮,始建于三國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千年古鎮換新顔。

  曾經的簇橋場鎮現已分為簇橋、簇錦、華興三個街道。

  簇橋兩千多年的桑蠶織錦業發展曆史,随同南方絲綢之路的輝煌曆程永載史冊,成為簇橋地區乃至成都市珍貴的曆史文化記憶。

  成都是南絲古道上的終始之城。

  南絲之路和中東、東南亞等地的交流除了絲綢之外,還有玉器、佛教文化還有香料等。

  而絲路回饋天府的,有一種物産不可不提——辣椒。

  川菜之辣,來自辣椒。

  辣椒原産于美洲,由哥倫布帶到歐洲,明代後期才經由絲路輾轉漂泊至華夏,成為華夏人普遍接受的味覺記憶。

  在衆多滋味中,辣是華夏人鐘愛的一種,甚至很多區域都發展出了“無辣不歡”的飲食習慣。

  麻婆豆腐、宮保雞丁、回鍋肉……

  這是國外中餐廳點擊率最高的中華美食,不少外國人就是憑着這幾道川菜認識華夏、了解成都。

  其實成都有的不止是“火辣辣”的美食,它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一種讓人無法不眷戀的魔力。

  太古裡、春熙路、寬窄巷子、二仙橋、……

  顧城用一天時間,把成都的特色景點都走了一遍。

  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火鍋店的人聲鼎沸,将成都悠閑又樂觀、繁華又灑脫的獨有特質,渲染得淋漓盡緻。

  這是一座顧城曾經非常向往的城市,也是他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它們叫“玉林路盡頭”,叫“小酒館”,叫“帶不走的你”。

  顧城真心覺得沒有比《成都》這首歌,更适合這座城市的音樂名片了。

  因為喜歡民歌,所以顧城很早就對趙雷有所關注。

  趙~雷不紅,天理難容。

  在《成都》在刷爆網絡社交圈之前,大冰就不斷的對外放出豪言。

  趙~雷,老靈魂住在年輕的身體裡。

  “人生需要不斷感動,才能守住那些始終幹淨的東西。”

  現在的社會太過于浮躁了。

  在城市的人們為了能夠釋放壓力、面對自我,創作了許多真實、感性的作品,承載了人們的夢想是、希望以及信仰等。

  《熱河》、《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去大理》、《西湖》、……

  民謠歌手開始湧入城市,在城市與城市之間遊走,城市民謠在創作過程中的地域性特征開始日漸凸顯。

  城市民謠的地域性特征主要是通過歌詞和演奏風格來加以呈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