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第8頁)

  “我們羌族的文化主要靠釋比來傳承。”

  "釋比就是羌族神職人員,是天神和人間的中介,也就是你們漢語口中的巫師。”

  顧城不由看向在遠處嬉笑打鬧的孩子。

  這些孩子大的也就小學三年級左右,小的也就剛上幼兒園的年紀。

  但一個二個嘴裡說的可都不是羌語,而是正兒八經的普通話。

  “你們羌族小孩怎麼都不說羌語?”

  “現在學校教的就是普通話,所以孩子們日常也更喜歡用普通話交流。”

  李興繡說到這,不由長歎了口氣。

  “其實除了老一輩的說羌語,年輕人基本都是用普通話交流為主了。”

  “我們雅安地處龍門山地震帶,所以也成了巴蜀境内地震發生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

  “十幾年前大地震,我們羌族就損失了百分之十的人口,光是羌繡傳承人罹難18位,老釋比也死了6位!”

  “加上以前暴力推普,羌語已經逐漸萎縮了!”

  顧城聞言不由沉默了。

  學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

  從方言的傳承角度來看,這句話無疑是緻命的。

  不可否認推普很重要,但顧城覺得方言傳承也同樣重要。

  方言是和地域緊密聯系的。

  華夏豐富悠久的地域文化借方言傳承,同鄉之間、家人之間的親和力,也常由方言維系。

  方言本身就是一種地域文化,也是地域文化的載體。

  顧城不由想起那首爆火到海外的羌族歌曲——《娅咪》。

  随着方言逐漸萎縮。

  導緻相對有價值的民間音樂也日漸被埋沒。

  茶馬古道是這季節目的最後一集。

  顧城之前一直在琢磨,要在最後一集表演什麼節目來加深觀衆對絲綢之路的印象。

  現在他知道應該表演什麼了!

  華夏是個多民族的國家。

  不光雅安有衆多民族混居,雲~南也有漢族和25個少數民族雜居。

  顧城決定在最後一集就唱民族歌曲。

  華夏的民族音樂早在夏朝就已經誕生,曆經幾千年的曆史沉澱至今,必然有它獨特的藝術價值。

  顧城現在發現,好聽的民族音樂其實真的不少。

  隻不過時代發展太快,信息流過于密集,那些相對“洋氣”的事物占據了主流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