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5頁)

“你把自己照顧的很好。”

随着反諷話語落定,阿笙感覺脖子裡被輕輕咬了一下,不會痛,反而有些癢。這人啊!就連表達不悅都喜歡咬她,原來咬人和被咬,有一天也可以成為一種習慣,好比此刻,被咬的人,心内溢滿了喜悅。

那是陸子初第一次走進顧家老宅,室内光線較暗,阿笙打開燈,于是潔白的燈光照在原木家具上,反射出柔和的光。

進門就是偌大的書架,幾乎占據了一面牆,原以為滿滿的書全都搬到了客廳,誰曾想書房也竟然全都是書,房間裡随處可見書法作品,有《蘭亭序》,有《出師表》,有《沁南春?雪》,有《滿江紅》。

書法有甲骨文,有大篆、草書、隸書,形态不一,意趣迥異。

阿笙幫陸子初挂好外套,見他看得頗有興緻,有心考他:“猜猜看,哪幅作品是我寫的?”

倒也不難猜,這些作品極具個人特色,筆墨轉換間,揮毫自如,神韻俱佳。顧行遠曾經當着陸子初的面寫過字,氣勢豪放,所以他指着那幅《沁南春?雪》,對阿笙說:“這幅應該是你爸爸寫的。”

“……”阿笙微怔,隻當他是瞎蒙猜對,便讓他繼續說下去。

陸子初沒見過顧老爺子,也沒見過顧城,但阿笙曾對他提起過家人,好在書法可表現一個人的性情。

《出師表》字體宛如奇峰突起,草書作品,随意揮灑,應該出自顧城之手。

《蘭亭序》宛如玉龍琢雕,可見筆功蒼勁有力,肅穆沉郁,應該是顧老爺子閑暇時寫的。

最後那幅《滿江紅》,選用的是篆書,用筆簡約,雖筆法力圖凝練略顯笨拙,卻又靜谧如煙,因為風雅,韻味非凡。這幅作品的主人應該是阿笙,書法比他之前看的要差很多,但卻透着天真爛漫。

“小時候寫的嗎?”陸子初側眸看她。

阿笙對陸子初的欽佩之情已經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了,先是驚訝,後是搖頭歎息:“子初乃神人也。”

這句話,阿笙是用地方方言說的,略顯俏皮,陸子初初次聽她說方言,覺得有趣,見阿笙朝廚房走去,也沒跟上去,看向客廳裡擺放的黑白照片,眸光有刹那凝滞。

無疑,他們應該是阿笙的爺爺和奶奶了。

這邊,阿笙端着一杯水從廚房走出來,就看到陸子初站在客廳裡,把香點燃,然後插在香爐裡……

阿笙止了步,站在不遠處看着,心仿佛跌入了柔軟的湖水。

她不經意間認識他,時至今日,竟已變成了心懷溫軟的人。

覺察到她的目光,他轉眸望去,疏淡的眉眼間注入了溫情。歲月溫柔,驚豔了他和她,這一刻因為太溫暖,所以仿佛擁有了地久天長,

劉家用餐,劉媽媽熱情十足,把菜一一端上桌,客氣道:“比較倉促,沒準備什麼菜,也就家常便飯,希望别嫌棄。”

“不會,早餐很豐盛。”這話是陸子初說的,因為阿笙看到那些菜直接無語,看了一眼幫忙端菜的依依,依依無奈的聳聳肩。

這哪是沒準備什麼菜,分明滿滿一桌子特色招牌菜,有一點陸子初沒說錯,豐盛的很。

待劉爸爸和劉媽媽入座,不知情的人會以為陸子初是他們的親生兒子,不停地夾菜,催促道:“嘗嘗看,也不知道這邊的菜合不合你口味。”

依依擔心父母太熱情,陸子初會受不了,若是尴尬不自在就不好了,看向陸子初,倒是淺笑接受,但凡父母夾到碗裡的菜,他都吃了。

阿笙沒什麼胃口,劉媽媽這時候還不知阿笙生病,夾了葷菜放在她碗裡,阿笙正糾結着,已經有筷子把葷菜夾到了自己面前的碗裡,陸子初對劉媽媽解釋道:“不好意思阿姨,阿笙身體不舒服,清淡一點的食物會比較适合她。”

阿笙和依依從小一起長大,劉媽媽看待阿笙就跟親生女兒一樣,聽說阿笙身體不舒服,緊張道:“看過醫生了嗎?”

“看過了,今天下午還要去醫院輸液。”阿笙說。

劉媽媽數落道:“你這孩子,平時都是怎麼照顧自己的?”

陸子初這時候夾了青菜放在阿笙碗裡,對劉媽媽說:“她在生活上偶爾會比較迷糊。”

接下來的話題是怎麼展開的呢?簡直變成了“聲讨”大會,女主角正是阿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