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7頁)

由于“黔首自實田”的政策,黃土台塬地區的這片土地,既有朝廷直接控制的公田,也有百姓個人所有的私田。

就在顧绫雪想着能不能就地再招個幾十上百人的時候,不經意間,她就被一個穿着樸素的老農民吸引了注意力。

那秦朝老農民就站在她前方五十米不到的田頭上。

他的皮膚黝黑而粗糙,臉上皺紋如同枯枝般縱橫交錯,刻滿了歲月的痕迹。

雖然年邁,但他的身姿依然挺拔,透着一股不屈不撓的力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那一雙深邃的眼睛,透出的堅毅和滄桑,仿佛見證了太多太多的曆史變遷。

不太像是普通老百姓。

這是顧绫雪的第一直覺。

于是走近之後,顧绫雪便笑着開口對老人說道:“老伯,您辛苦了!這黃土厚實,禾苗青青,一看便是勤耕細作的結果。”

“不知今年的麥子、粟米是否有望豐收?我對農事不甚了解,能否請教您一些務農心得?”

正在觀察農田長勢的老者聽到顧绫雪的話,笑着轉頭看了過來。

但下一秒鐘,他臉上的笑容便有些僵硬在了臉上。

渾濁的眼睛裡面也寫滿了詫異和不可思議。

官服!

這年紀輕輕的女娃兒居然是個當官的!?

但很快,他便回過了神來。

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了一絲質樸的笑容,微微躬身以示謙遜,然後用略帶沙啞卻充滿力量的聲音回答道:“這位大人過譽了,這莊稼好壞,全看天時地利人和啊,今年……”

……

溫度控制:大棚可以提供更加穩定的溫度環境,尤其在夏季高溫或夜間低溫時,有助于西紅柿的生長。

“今年雨水充足,陽光适宜,咱家這片田地也算是沒白費力氣,麥苗長得是不錯,粟米也壯實得很。至于豐收不豐收,那得等到秋後才能見分曉,不過從眼下來看,還是有盼頭的。”

“至于務農心得……”

老農稍作沉吟了一下,才繼續說道:“‘春耕夏種,秋收冬藏’,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

“每一步都馬虎不得,播種要适時,施肥要足量,除草要及時,灌溉要适度,都是學問呐。當然啦,最重要的是人心,心誠則靈,對土地敬畏,對莊稼愛護,自然會得到大地的饋贈。”

“老伯您說的真好!”

顧绫雪聽此眼中閃爍出一絲異色,臉上的笑意也越發濃郁,接着問道:“您是農家學派的人嗎?”

老農愣了一下,随後憨厚地笑了笑,撫了撫自己的胡子,回答道:“大人,我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民,哪懂什麼學派不學派的。”

“我們這一輩人自小就跟着長輩在田裡勞作,所知所行都隻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經驗和智慧。”

“是許行這些人傳來下的經驗嗎?”顧绫雪繼續笑着問道。

老農笑容有些挂不住了。

确實,他是農家學派的人,但自商君變法後,法家思想占據主導地位。

朝廷雖然實行了一系列措施來鼓勵農業生産,但他們的一些思想,如重視農民利益和減輕農民負擔,都隻是在民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同,朝廷對農家學派始終處于忽視狀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