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9頁)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用力揉了揉耳朵,似乎在确認自己沒有聽錯,喃喃自語道:“削減徭役?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要是真能這樣,咱們家裡的男丁就不用整年在外奔波勞作了。”

另一名壯實的青年農民用力的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臉上也露出了驚喜交加的表情,“若真是這樣,那我們以後的日子肯定能好過不少!可是朝廷為何突然有這樣的改變呢?”

……

面對村民們的種種疑慮,張耕我微微提高了一點音量,以更加沉着且充滿信心的口吻安撫衆人道:“鄉親們,老夫知道這些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請相信我,朝廷已開始行動,隻需再耐心等待數月時間,待那高效糧食結出碩果,相應的政策必然會很快落實下來的。”

村民們聽此雖然心中仍有疑慮,但更多的卻是期待和激動。

張耕見此,神色也變得有些嚴肅起來,大聲開口道:“鄉親們,老夫知道你們可能聽聞了一些所謂的反秦義士們的說法,他們聲稱朝廷隻知道橫征暴斂,不顧咱們百姓疾苦。”

“然而,這些話不過是他們為了煽動民心、颠覆朝廷穩定而編造的謊言。”

話音剛落,人群中便有人附和說道:“還真如此,前些日子還有人對俺們說朝廷隻會給我們帶來重稅和徭役,我們的孩子在外受苦,土地上的收成最後都被官老爺們奪走!但跟着他們的話,他們就保證我們每戶人家都能分到肥沃的土地,再也不用擔心官府欺壓哩!”

也有村民忍不住插話說道:“他們還說,隻要反了秦,咱們的日子就能一下子好起來呢!”

張耕聽此點了點頭,高聲說道:“正是如此,但鄉親們可千萬不要被這些人的花言巧語所欺騙了。”

“那些反秦義士口中所謂的“正義之舉”,實則是置天下蒼生于水深火熱之中!”

“這些人一旦得勢,往往隻會帶來更多的戰亂紛争和生靈塗炭。”

“一旦天下大亂,最先受害的還是咱們這些普通百姓。”

“現如今朝廷雖有些不足之處,但鄉親們你們可能不知道,為了咱們老百姓能夠過上更好的日子,陛下在聽說了海外有一種名為土豆的高産糧食作物後,已經征調了千艘大船,派出使臣漂洋過海去尋找,這是何等的決心和魄力啊!為的就是讓咱們大秦的農田能種出更多的糧食!”

人群中有人疑惑出聲。

“千艘大船?就為了去尋找土豆?那這個土豆究竟能有多高産啊?”

“陛下竟然如此大費周章,隻為了我們的口糧問題?”

“據我農家學派得知,這土豆最低畝産量應該能有十幾石?不過這隻是聽說,朝廷也沒有确切的消息,但即便如此,陛下也不惜征調千艘大船,隻為了我們大秦百姓人人都能吃得飽飯。”

十幾石!?

還是最低的?

真的假的?

朝廷就為了這麼一個聽起來天方夜譚的消息就征調千艘大船,漂洋過海去尋找?

周圍的村民們聽後,紛紛交頭接耳,一個個臉上全都露出了既驚訝又感動的表情,心中對于朝廷的信任和期待也随之加深了起來。

“這麼說來,相比于那些隻會煽動人心、制造混亂的反秦義士,朝廷才是真正關心我們老百姓生活的啊!”人群中又有人高聲感慨道。

“隻要朝廷說到做到,俺們就是拼了命也要把田種好,讓家裡人都能吃上飽飯!”

就在這時,一名身着素色麻布長袍、手持竹簡的醫家學派人士緩步走了過來,他在聽聞了張耕與村民們關于朝廷引進高産糧食和反秦義士的話題後,也主動加入到對話之中。

“諸位鄉親,張老哥所言句句在理啊。我雖專研醫藥之道,但也深知民生問題關乎國泰民安。陛下為了改善咱們的生活條件,不辭辛勞地從海外引進了土豆這種據說高産的糧食作物,足以見對我們老百姓生活的重視啊。”

“而那些反秦義士,他們往往利用民衆的困苦生活,誇大事實,散布恐慌,其真實目的并非為了百姓福祉,而是另有所圖。”

“作為醫者,我們講究以實證治疾,同樣,治理國家也需實事求是,不能輕信空談誤國之人。”

随着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出現,周圍村民們心中的疑慮越發的消散,也越發的激動了。

“李伯,您說的沒錯,可是這土豆真能有那麼神奇嗎?”有人疑惑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