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7頁)

瞧瞧這話說的,也隻有五百斤左右而已???

這真的很少嗎!!!?

“哈哈哈,好!”

嬴政面露嘉許之色,朗聲笑道:“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朕深感欣慰啊!那這批珍貴的種子愛卿有何打算?”

顧绫雪迎着衆人的目光,毫不猶豫的開口說道:“臣願将種出來的九成糧食全部捐獻給朝廷,以供各地推廣種植。”

“至于餘下一成,實因我師門在海外探尋過程中,不僅付出了極大的艱辛與努力,更需要承擔相應的物資消耗和生活費用。”

嬴政聽此頗為贊賞的點了點頭,威嚴而又不失親和地對顧绫雪說道:“愛卿及令師門為我大秦農業發展之貢獻實乃國之大幸!”

“朕深知探索海外不易,諸般開支亦是必不可少。愛卿願捐出九成珍貴糧種,其心可嘉,其志可敬。”

“即日起,朕晉升你為典客,并賜封爵位徹侯,封号武定,以示嘉獎。”

“同時,特賜黃金千镒以支持令師門在外所需。”

随後,又看向原典客,沉聲道:“至于許愛卿,在以往的職責中亦有功績,調任為南陽郡郡尉吧。”

顧绫雪一邊在心裡面瘋狂嚎叫着,一邊努力克制着嘴角的笑容,高聲說道:“謝陛下隆恩,臣定當恪盡職守,絕不負典客與徹侯之責!”

原典客在聽到自己的調任結果時,雖然面上發苦,但還是一臉恭敬的開口說道:“臣領旨!”

大殿内的文武百官們心中泛起層層漣漪,各自思緒翻湧。

徹侯啊!

這可是國家至高爵位,象征着無上的榮譽與權力啊!

而“武定”這一封号……

是指武勇剛毅,平定戰亂,穩固社稷嗎?

陛下對此人竟給予了如此非同尋常的厚望!

自商君變法以來,滿朝上下,也僅有七人獲得了高爵位!

第一人商君——商鞅,二十多年間,對戶籍制度、軍功爵位、土地制度、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進行了深刻而徹底的改革。

第二人穰侯——魏冉,秦昭襄王之舅,與白起默契配合,對六國造成了重大打擊。

第三人應侯——範雎,提出的“遠交近攻”戰略,為秦一統天下指明了道路。

第四人文信侯——呂不韋,在政治、軍事和文化上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五人長信侯——嫪毐,雖然後來因為叛亂被剝奪了爵位。

第六人武成侯——王翦,攻滅六國的主要将領!

第七人通武侯——王贲,王翦之子,同樣在秦統一戰争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而如今,這位年僅十六歲的女官,在他們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僅僅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從一個小小的郎官,一路平步青雲,晉升到了朝廷九卿之列,及至高榮譽徹侯!

此人連個将領都不是,卻被授予了最重大的軍功。

但也不得不承認,此人自入朝為官以來,所提出的每一項改革措施以及獻上的每一條良策,都如金石良藥一般,極大增強了秦軍的戰鬥力。

再加上現如今又獻上了諸多高産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