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9頁)

總而言之,每個人的心情心情無不五味雜陳。

這座學府,可謂是開創了曆史先河,是一次極為大膽的革新啊!

有儒家學者心生感慨,“此番聯合辦學之舉雖前所未見,卻恰好符合“和而不同”的理念,将各種流派的知識熔于一爐,或許真能培養出兼備各家之長的新一代賢良啊!”

道家有智者淡然一笑,道:“萬物皆有其自然之道,此大學的建立倒也順應了時勢與人心之所向,誠乃無為而治在教育之域之生動展現也。”

法家、墨家、兵家、農家、陰陽家等其他學派的人同樣各懷心事,一方面感慨萬千,另一方面又憂慮自家學問能否得以完整保留并發揚光大?

就在諸子百家學者們沉浸于各自複雜的思緒之際,身着一襲黑色官服的顧绫雪緩緩的步入了議事堂中……

一瞬間,在場的數百雙目光便全聚焦在了顧绫雪的身上。

顧绫雪眼神中閃爍着智慧的光芒,那烏黑如瀑的長發被一絲不苟地挽起,頭戴高山冠,那件沉穩大氣的黑色官服也随着她的行動輕輕擺動。

她步履輕盈而堅定的走上了高台,每一步都好像踏在了曆史與現實交織的節點上。

場上的諸子百家學者們紛紛露出了或驚訝、或贊賞、或審視的神情。

不過幾個呼吸間,顧绫雪已經走到了講台中央,随着她那雙明亮而深邃的眼睛掃視着四周,場上的議論聲也漸漸平息,氣氛變得凝重起來。

片刻的靜默之後,她從容不迫的露出了一個清淺的笑容,聲音清亮的開口說道:“諸位賢士,各位代表們,我姓顧名绫雪,承蒙朝廷信任與厚愛,被任命為這所新成立的帝都大學之校長,全權掌管此處。”

“陛下深知國之興衰在于人才,而人才培養的根本,則在于教育。故而才有了這融彙諸子百家之所長的大秦學府。”

“在這裡,我們不僅希望傳承和發揚儒家的仁義道德、道家的自然和諧、法家的法治精神、墨家的尚賢尚同等各家思想精髓,更期望通過跨學科的教學交流與研究,培養出既有深厚學問底蘊,又能應對複雜現實挑戰的新一代士人。”

“今日聚首,我期待各流派能夠設立獨立學院,相互切磋砥砺,打破門戶之見,開創一個兼容并蓄、多元發展的教育新時代。”

“我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帝都大學将成為華夏學術繁榮、文化昌盛的重要标志,為我大秦乃至後世子孫開創一條嶄新的教育之路。”

說到這裡,顧绫雪稍作停頓了一下,她那深邃的目光在在場的每一位學者臉上逐一掠過,面帶微笑的說道:“現在,諸位有任何疑慮、建議或意見都可以毫無保留地提出來,我将盡可能為大家解惑答疑。”

“但是,出了這議事堂之後,我希望看到的是各家切實履行各自的職責,以實際行動推動帝都大學的建設與改革中去,而非僅停留在口頭上的讨論或者心存疑慮、猶豫不決。”

總之,有什麼問題現在都可以提出來,現在不說,後面就不要再婆婆媽媽了。

聽着顧绫雪的話,場上的諸子百家代表們紛紛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不一會兒,兵家代表王敖率先起身,微一拱手,溫文爾雅地開口笑道:“武定侯所言極是!”

“在下王敖,我兵家雖以軍事謀略見長,但深知國之興亡,離不開文治與武功并重。”

“我兵家願将戰略戰術、治軍之道融入教育體系,讓學子不僅習得武藝,更懂得如何運用智謀,實現知行合一。”

什麼?

武定侯!?

此人居然還是個武定侯!?

在場的衆人聽到王敖的話,全都驚愕的瞪大了眼睛。

此女小小年紀,不僅被任命為這帝都大學之掌管者,居然還是個徹侯嗎!?

顧绫雪聽此也是忍不住暗樂。

這個托,哦不,這個王敖,是國尉缭的徒弟吧,真是太會捧場了,得加薪啊哈哈~

顧绫雪一邊想着,一邊面露贊賞之色,語氣溫和的說道:“文武之道,本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