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他們心目中的明君啊!
張良見此,不禁微微一笑,對身旁的黃石公說道:“良臣擇主而息,明主擇臣而治,今觀始皇帝如此禮賢下士,善待功臣,以此觀之,大秦盛世,或可長久矣!”
黃石公目光中閃爍着睿智的光芒,颌首贊同道:“一國之興衰,往往在于用人之道,始皇帝深谙此理,實為國家之福,臣民之幸也。”
在這喜慶洋溢的氛圍中,顧绫雪轉向始皇帝,面帶微笑的說道:“陛下,臣已在帝都大學内為兩位将軍準備了接風宴,不知陛下是否願意一同前往,與臣等共慶此喜?”
嬴政聞言微微颔首,笑道:“善,愛卿有心了。”
得到肯定的回答,顧绫雪很是高興的說道:“陛下肯賞光,臣倍感榮幸!”
王翦和王贲聽此也感動道:“陛下厚愛,臣感激不盡。”
就在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朝着帝都大學趕去的時候。
鹹陽城的大街小巷,茶樓酒肆,甚至是鄉野田間,民衆們圍坐一起,頃刻間熱議不斷。
“聽說了嗎?那已經告老還鄉七八年的王翦王贲父子,他們要出山重返朝廷了!”一位中年男子興奮地對着旁邊的友人說道。
友人眼中閃爍着期待的光芒,不可置信的問道:“真的嗎
?那可是武成侯和通武侯啊!?”
“可不是嘛!始皇陛下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加上諸子百家各學院的院長,竟然都去了城門口迎接!這規格,真是前所未見呐!”又一人插話道,語氣中充滿了對始皇帝的敬仰。
“良臣擇主而栖,明君擇臣而治。始皇陛下不忘功臣,給予他們極高的禮遇,這可是我大秦國家興盛之兆啊!”一位老者撫須長歎,臉上滿是欣慰與自豪。
同一時間,消息如風一般迅速吹遍了四面八方。
靠近鹹陽城的一處驿站裡,一批從北地郡遠道而來的學子,在郡兵的護送下,踏入了驿站的大門……
這隊人馬中,為首的是一群身着鐵甲,佩帶刀劍的北地郡郡兵。
在他們的護送下,百十餘名學子背着沉甸甸的書卷和行囊,滿臉期待與好奇的往院内走去。
這些學子身份各異,年齡大多在十二三歲至二十歲之間,是北地郡上下精挑細選出來的第一批飽讀詩書之人。
其中,有些是地方官員的子女,他們穿着質地上乘且大氣的寬袍大袖,周身萦繞着與生俱來的尊貴,面上滿是自信之色,在人群中顯得尤為醒目。
也有些是士族子弟和貴族後代,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樣顯得氣質高雅,舉止從容。
剩餘的便是沒有顯赫家世的平民子弟,他們雖然身着簡樸的布衣,但眼中卻閃爍着堅定的光芒。
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了感激與敬畏。
他們每一個人身上承載的不僅僅是自身的夢想,更是父母親人的寄托,家族的榮耀,以及鄰裡鄉親們滿滿的期待。
猶記得,臨出發前那一幕幕,不僅郡守大人親自前來,城門外,百姓們更是自發地聚集起來,為他們送行。
“務必銳意進取,入帝都大學,以揚我北地郡之榮名,顯我郡人之才俊啊!”
年邁的父母眼含淚光卻又難掩自豪的一次次叮囑。
長者們欣慰的點頭贊許。
村民們簇擁着,一路從自家門口跟送到城門邊,那一雙雙飽含期許的目光……
畢生難忘!
想到此,百十餘名學子心中愈發的興奮與緊張了,再過數個時辰,他們就快抵達了鹹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