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5頁)

有不懂的問題,各院的先生們還會和藹而又耐心為他們解惑。

在這樣的環境中,無論是落魄的寒門、無權無勢平民,還是曾經不被允許進入官僚體系的商賈子女,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平等與尊重,全都迫切的想要留下來!

而士族、貴族子弟們,他們中的一些人,或許起初是因家族的壓力而來,但随着一同參與勞動,一同在圖書館的長廊下争論學術,一同在夜晚的燭光下溫習功課,也逐漸的融入到了集體之中。

此刻,千餘名學子們三五成群的聚集在圖書館前的中央廣場上議論紛紛。

“吾等送大軍出征嗎?”

平日裡隻顧埋頭于書本,對外界的消息了解甚少的平民學子們面面相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又有戰事起了?”

“可恨!必然是匈奴人!他們每年都南下燒殺搶掠!”

“這幾日,每日都有好幾支秦軍來聽課,會不會與此有關?”

“确實如此。”這時,一位身着華麗,氣度不凡的貴族子弟走了過來,在他的身旁,還跟着兩名年紀稍微小一點的一男一女。

三人正是當朝右相馮去疾的長孫、次孫以及長孫女。

人群仿佛波浪般自動分開,為他們讓出了一條通路。

一位身材挺拔,面容俊朗的貴族子弟眼見馮家三人走來,立刻快步上前,拱手行禮,笑容中滿是熱忱與敬意:“馮兄莫非知曉其中緣由?我等兄弟可是好奇得很啊,還望馮兄能夠解惑一二。”

馮家長孫馮繼業輕輕點頭回禮,舉止中自有一股從容與大氣,朗聲笑道:“五日前,朝廷在東海一島嶼新設一郡,名為琉璃郡,據說那裡礦藏豐富,土地肥沃,适于稼穑,但也是一片未開化的蠻荒之地。”

“此行,五萬秦軍正是要遠赴琉璃,開墾農田,建立新的城池與防線。”

“自古以來,大瀛海便波濤洶湧,危險重重,而琉璃郡距我大秦疆域逾千裡之遙,往返一趟,短則數十日,長則數月。我軍此行,不僅僅是為了開疆擴土,更是承載着開辟新航道的使命,為我大秦的海上商貿之路鋪設基石。”

“諸位試想一下,當新的航道暢通無阻,我大秦的商船便能夠直達琉璃,甚至更遠之國度,将大秦的絲綢、茶葉、青銅器帶往四海,讓大秦的威名遠播,讓四海賓朋皆知我大秦之強盛與開放。”

周圍的學子們聽聞此言,都是振奮無比,議論之聲更加熱烈。

“此等壯舉,真是令人向往啊!”一名身着洗得發白的布衣青年眼中閃爍着向往之色。

“能夠參與開辟新郡,那将是何等的榮耀!”另一名學子也激動地說道。

“吾等雖不能親曆戰場,但至少可以為他們壯行。”另一名學子感歎道。

“哈哈。”一聲爽朗的笑聲穿透人群,一名猶如蒼松般挺拔的學子也走了過來,眼神明亮而又堅毅,“好在吾報考的便是外交戰略學院,更選修了兵法與地理,有朝一日,吾定能随船出海,揚我大秦之名!”

一名穿着華麗、氣質不凡的青年聞言,一臉敬佩的拱手作揖道:“蒙兄好志氣,到時吾與你一起去,雖吾主修禮樂教育,但對于探索未知、保衛家國之事,亦懷有同樣的熱忱。望屆時蒙兄不棄!”

“好!李兄所言,正合吾意。”蒙昭回了一禮,聲音渾厚的笑道:“學問無界限,文武并重,方能兼備天下。将來我二人聯手同行,一起将大秦黑旗遍插遍四海之濱!”

此言一出,周圍的學子們無不投以敬佩與羨慕的目光。

正當蒙昭和李承的對話在學子中引起共鳴,激起一片熱血沸騰的時候,不遠處走來的蕭何、張良以及各學院的院長們全都露出了欣慰與贊許的神色,似乎在這些年輕人們中看見了帝國的未來與希望。

看,吾等少年,大秦之脊梁也!

“說的好!武以衛疆,文以安邦,此志,吾等之任。”顧绫雪鼓掌稱贊道。

在場一千多号人不約而同的循聲看去,就見一襲黑衣,身材修長的顧绫雪緩步走來,舉手間,黑發輕揚,更添了幾分不羁與英氣。

近千餘名學子們不約而同地拱手行禮,齊聲高呼道:“拜見校長大人!”

這一聲拜,飽含着敬仰與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