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5頁)

若是當年未曾輕易放棄,未曾選擇告老還鄉,安享晚年,如今……

第二次看到此圖,馮去疾心中還是湧起了一股難以言表的感慨,但王绾就在身旁,他隻能強裝一副淡定從容的樣子。

顧绫雪看了王绾一眼,見他似乎被一股複雜的情緒所充斥的樣子,笑着繼續回答道:“沒錯,此處正是大秦位置,此圖所繪也乃是天下各洲,我大秦疆土雖小,但文明卻絕不弱于任何一洲之地。”

張良此刻也站出來,深邃的眼眸中閃爍着堅定的光芒,開口附和道,“顧大人所言極是,大秦雖在地圖上隻是一隅,但在我等心中,卻猶如日月之輝,照耀四方。”

“帝都大學的群賢學子,皆已整裝待發,吾等将執筆如劍,以墨為甲,傳承大秦之文明,使大秦之名,震古爍今,垂範千古!”

馮去疾、顧绫雪和張良三個人的話都仿佛一把銳利的劍,直擊心靈深處,喚醒了王绾内心深處的豪情壯志,也讓他深切的感受到了帝都大學諸子百家和學子們的決心和信念。

“諸位心懷大志,志在千秋,實乃大秦之幸也!”王绾頓時心生敬意,對顧绫雪和張良兩個人刮目相看。

他深知,此等胸懷天下、志在千秋的豪情,世間罕見,非大才大德之人不能有此抱負。

顧绫雪目光堅定,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決心,“讓天下隻有一個聲音,讓全世界三五千種語言,上百種文字都變成一種語言,一種文字,讓後世子孫皆以大秦為行事準則,這場文明間的對弈,大秦必不能輸。”

“承蒙陛下厚愛,下官得以擔任這帝都大學校長之職,可我年紀尚淺,雖有志于學,卻缺乏經驗,心中不免忐忑。”

說到這,顧绫雪轉向馮去疾,目光中滿是敬重,“但幸得衆位大人相助,先有馮相大人鼎力相助,不僅親自督造了這座宏偉的學府,還将諸子百家各學派全部彙聚于此。”

“後又有武成侯、通武侯以及蒙老将軍擔心學府内的學子們會缺乏一份沙場上的血性和實戰經驗,願意重返朝堂,親自擔任總教官、榮譽教授以及副教官一職,無私的分享自己的軍事戰略和戰術經驗。”

顧绫雪環顧四周,感慨道:“這裡,彙聚了大秦各地的英才,有諸子百家領袖,有王老将軍這樣的猛将,有文武百官之子嗣,還有來自各郡縣送來的個中翹楚……然下官我,年僅十六,涉世未深,雖有志于讓大秦文明引領後世,卻自感德不足以服衆,能不足以馭群,心中實是誠惶誠恐。”

說到這裡,顧绫雪又看向王绾,一臉崇敬的說道:“而您,丞相大人,您乃大秦開國元勳,昔年不僅以武略拓土開疆,亦重文教,激勵士人著書立說。大人之理念與精神,下官自小便仰慕不已。”

“若下官能得大人一半之智慧與才能,能有如大人這般善于組織管理,于國家大計有遠見,善于選拔賢才,則我輩何愁不能育文武兼備之英才?何愁不能實現天下一統,使大秦文明照耀千秋萬代乎?”

居然才……年僅十六?

自感德不足以服衆?能不足以馭群?

故而……是想讓老夫出面?

聽着顧绫雪那充滿敬意與謙遜的話語,聽着她所描述的那個宏偉計劃,王绾心中不禁激起了千層浪花,也湧起了一股強烈的蠢蠢欲動。

讓全世界三五千種語言,上百種文字都變成一種語言,一種文字嗎……

這一刻,那股久違的,沉寂已久的熱情,似乎被徹底的點燃了!

他仿佛自己又再次回到了那個開國之初,與君王共謀大業的峥嵘歲月。

王绾深深地看了一眼顧绫雪。

此子年紀輕輕,便懷有如此非凡的遠見與抱負,老夫若能助她一臂之力,共同培育出一批文武兼備的英才,實現七洲一統之偉業,讓大秦文明如日中天,照耀千秋萬代,此非但為國家之幸,亦是我王绾晚年最大之榮也!

立于一旁的馮去疾,聽着顧绫雪的慷慨陳詞,目睹着王绾眼中那激動與充滿野心的光芒,他知道,這事成了,可心情卻有一種說不出的複雜感。

這又是說自己年幼無經驗的,又對王老将軍等人重返朝堂表達敬意的,更對人王公捧至雲霄,似乎缺了他就不能實現天下一統,不能在三大文明博弈中勝出的……

這等犀利之言辭,這等宏偉之大計,但凡心懷理想,胸有丘壑之人,豈能不為之動容?

最重要的是,此舉若成,将是大秦乃至華夏曆史上的一次偉大勝利!

此等功績,足以蓋過先賢,永載史冊,成為後世敬仰之典範!

雖然張良知道顧绫雪的目的是為了将這位前丞相留下來,但聽着這一番話,他的心中還是控制不住的也燃起了一股強烈的野心。

能夠有幸參與這樣一個關乎民族興衰,文明存亡的千秋大業,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