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這種對比之下,他還是生出了一種緊迫感,他感覺自己的進展實在是太過滞後了!
在這種矛盾和焦慮中,短短十多日的時間,郎中令的頭發就已經稀疏了一些。
廷尉看着郎中令焦慮的神情,心中也有所感觸。
誰說不是呢。
當初以為是好事臨頭,結果一頓飯的功夫,他就得到了六大項重大改革任務,以及多個經典案例的研究心得。
雖說這些也确實讓他尤為着迷,隻是……
他也一樣需要制定詳細的改革方案,闡述每項改革之目的、方法以及預期效果。
至今,進展同樣……緩慢,至少與帝都大學、科舉等事務相比,他也産生了某種久違的焦慮。
自己上一次感受到這種情緒,還是在九年前,帝國初建之時。
那時,大秦剛剛完成統一,百廢待興,面對一個新興帝國的種種挑戰,他也曾感到焦慮和不安,擔心自己進展緩慢,無法與帝國的快速發展相匹配。
“改革之路,從無坦途,每一步都需謹慎,每一個決策都需深思熟慮啊。”廷尉似在自言自語。
一旁的郎中令聽到他的話,深表贊同的點了個頭,“廷尉大人所言極是,我等肩負重任,自當如履薄冰,審慎前行。”
聽到郎中令和廷尉的話,後方的太仆略帶疑惑的看了兩人一眼,低聲問道:“顧大人為王公與隗公洗塵,場面必當熱鬧非凡,二位可有意前往?”
面對太仆的詢問,廷尉和郎中令相視一眼,臉上不約而同地都露出了一副惋惜的神情。
廷尉輕輕歎了口氣,率先開口婉拒道:“唉,今日之宴會,本官實在是心向往之,然而,案牍勞形,諸多政務亟待處理,實難分身。”
他的話音未落,郎中令便接過話茬,語氣中帶着幾分無奈的說道:“是矣,本官亦有同感,諸多籌劃尚在進行之中,不敢有絲毫懈怠,顧大人宴會,雖心中渴望,但唯有抱憾矣。”
太仆聞言,看着兩人眼底的烏青,神色間流露出幾分理解,點了點頭,溫言說道:“國事為重,自是無可厚非,隻是,錯過今日的盛會,未免有些可惜。”
廷尉微微一笑,語氣中帶着一絲豁達,“今日雖不能與諸位同樂,然來日方長,總有再聚之時。”
“正是此理,”郎中令附和道:“待諸事籌劃完畢,我等定會設宴相邀,以補今日之憾。”
太仆見狀,沒有再多說什麼。
他看到宗正已經大步走向了武定侯那邊,于是,告别了郎中令和廷尉之後,太仆也加快了步伐,追了上去。
說起來三公九卿之中,也隻有他與宗正兩人未曾赴過顧府之宴了,其他六人不僅都去過,而且還有幾人甚至去過多次!
近日來,太仆和宗正兩個人,總感覺時不時地就會産生一絲“格格不入”的感覺,這種感覺雖然微妙,卻也不容忽視。
或許是時候改變這一局面了。
此次無論如何,也要抓住這個機會,親身體驗一番顧府宴飲的盛況,以彌補心中遺憾,順帶消除一下心中那份淡淡的“格格不入”之感。
就在太仆追上一行人之時,恰好聽見宗正微笑着對顧绫雪說道:“顧大人為王公與隗公接風,實為佳事,吾等亦有意前往,不知是否方便?”
顧绫雪聞言,笑的一臉燦爛了,欣然答道:“自然方便,宗正大人能來,顧某自是求之不得!”
宗正面露喜色,“如此,趙某便不客氣了。”
太仆此時也趁勢上前,加入了對話,笑着說道:“顧大人,魏某亦願前來赴宴,不知可否有幸加入?”
顧绫雪笑容更加的燦爛了,“太仆大人肯來,那更是錦上添花!”
“這小子果然是個妙人。”馮去疾看着顧绫雪和那「自投羅網」的兩個人一副相談甚歡的模樣,眼神中不免露出幾分玩味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