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不成朝廷這邊還有比他跑的更遠的商人嗎?
烏氏倮很快就恢複了鎮定,恭敬地答道:“少府大人消息果然靈驗,我等在與塞人交易時,他們确實曾提及過羅馬人正與敵國交戰的事。不過,具體細節他們也知之甚少,畢竟那場戰争發生在萬裡之外,信息傳遞頗為不易。”
老少府點了點頭,“誠然,但烏氏大商能遠涉異域,為我大秦帶來奇珍異寶,實屬不易,功亦不可沒。”
烏氏倮謙虛地回應:“少府大人過譽了,在下隻是盡了商人本分。”
“不過,論及商貿之道,在下此番造訪,實欲對诏令中提到之貨币存儲、賒貸,以及對煤炭項目的特許經營權深感興趣,願為國家之需,貢獻綿薄之力,就不知是如何運作?”
老少府沒有絲毫意外,撫須微笑道:“此皆乃我大秦前所未有之新制,烏氏大商,您能有此意,實為國家之幸。”
“論及貨币之存貯,錢莊将謹守金銀銅币,保其安全無虞,且依存儲之時日長短,遵照朝廷所定之利率,賜予息金。”
“至于賒貸之事,錢莊必詳審借者之信譽、家資狀況及貸款之用途,而後酌予資助,以解商賈資金周轉之困,冀望由此而商業昌盛,百業俱興。”
烏氏倮緊接着問道:“若吾等商賈欲藉錢莊以貯貨币或求賒貸,當曆何程序,又需呈何文牍乎?”
老少府耐心解釋道:“欲貯貨币,君但攜金銀銅币至錢莊,填存款之券,擇存儲之期,錢莊自為君辦存儲之事,并出存單以為憑。至于賒貸,則需君備資産之證明、經營之計劃等文牍,錢莊據之以評估,而後定貸款之數及利率也。”
烏氏倮點頭表示理解了,“這是自然,信譽與資财乃商賈之根本。然若吾欲參與煤炭之業,當如何着手,又須備何條件乎?”
老少府回道:“煤炭之業,朝廷廣開利路,許商賈及士民合資共舉。君可呈上申請,明言投資之意向與計劃。朝廷将綜核申請者之資質、投資之規模及項目之可行性,擇其優者而用之。”
烏氏倮感激的看了老少府一眼,繼續問道:“那朝廷所言之政策優惠,如稅賦減免、榮譽稱号及特許經營權之賜予,敢問又是如何施行?”
面對烏氏倮的諸多疑問,老少府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和細緻,全程都認真解答着。
畢竟,這一位,可不是普通的大商。
那可是被賜予“封君”待遇,可以定期觐見始皇帝的大商!
此人以畜牧起家,依仗六盤山水草豐茂之地,牧牛放馬,發展畜牧之業,成一方有名之大牧主。
後一路西上,克服了惡劣氣候、道路不暢、民族隔閡等困難,以中原之絲綢,與西域戎王交換馬匹與牛羊。
又将牛羊售于關中農耕地區農民,複收珍奇異物及精美絲帛後,轉而獻于戎王,從而獲得戎王以更高價值的牲畜作為回贈。
據聞,戎王給予的牲畜是烏氏倮所獻絲綢價值之十倍!
此種貿易使其迅速積累起巨額财富,其牲畜之多,可用以山谷來計量!
八年之前,陛下巡視隴西、北地郡,途經六盤山地區時,了解到烏氏倮經商發展畜牧的事迹後,這才給予了他極高待遇,使其享受與封君同等禮遇,可以定期觐見皇帝,參與朝政。
四年之前,烏氏倮再次向朝廷請求并獲得了一批絲綢,随後帶着這些絲綢前往西域,與關外戎王進行貿易,換取了更大量的馬牛等畜物資。
今日,這位财富浩瀚如海的巨賈,再次從西域貿易歸來,第一件事便來到官署,表達對錢莊與煤炭之業的興趣。
面對這樣一個“大客戶”,老少府自當以最高之禮遇相待,詳盡解答其疑。
畢竟,這位巨富的參與,非但能為錢莊、煤炭之業注巨資之流,更可樹商界之典範,引群商競逐,實為大利之舉也。
烏氏倮在了解了一系列關于錢莊和煤炭的運作細節後,提出了最後一個疑問,“少府大人,方才聽您提及錢莊可存儲金銀銅币,莫非朝廷有意增設銀币?”
老少府微笑着點了點頭,“鑒于金币價值高昂,銅币面值較小,朝廷确實計劃在兩者之間增設面額約為二兩之銀币,以便于交易流通,不過,此計劃尚需時日籌備。”
畢竟今日朝會才剛剛敲定,目前朝廷上下一枚銀币也未鑄造呢!
烏氏倮聽完,眼中閃過一絲驚歎,他沉吟了片刻之後,做出了決定,“既如此,吾決定存入兩千镒黃金、兩百萬銅錢,皆長期十年。”
“另,兩千镒黃金、兩百萬銅錢為短期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