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7頁)

好好好!玻璃終于研制出來了!

顧绫雪微微勾起嘴角,對身旁的張良說道:“張副校長,麻煩你派人去一趟鐵官府,詢問司馬大人玻璃研制進展如何了?能否研制出一些大小相同的玻璃瓶子,對了,一定要确保瓶子内壁光滑無瑕疵。”

“然後,再将銅、銀、鋁、錫錘打成薄片做一些鋁箔、錫箔,再用黃銅、錫、銅或鐵等做一些金屬棒與金屬球。”

張良有些疑惑,但剛要開口,就聽顧绫雪又說了一句,“如今,也是時候讓公子公主們直觀的認識一下「電」了。”

直觀認識!?

難不成……是讓我等親眼見到電這種強大而神秘的力量了?

“下官即刻便派人前往鐵官府!”張良深吸了一口氣,心中也是蠢蠢欲動,他們早就從顧绫雪的口中得知了電力的各種好處,隻是一直沒有機會“接觸”,如今,時機終于到了嗎?

說完,張良便已經轉身離去,開始着手安排人去鐵官府。

此時,鐵官府内,一片歡騰的景象。

老秦工匠們圍聚在剛剛冷卻的窯爐旁,臉上蘇日安刻滿了歲月的痕迹,但此刻每道皺紋裡都充滿了激動的光芒。

近三個月以來,他們日夜操勞,将不同的原料配比反複的不斷試驗,期間進行了無數次實驗,幾乎将全身心都投入了這艱難的研制過程中。

初次燒制的場景仍曆曆在目,由于窯爐難以達到穩定的高溫,對原材料比例的把握不準确,再加上沒有精确的測量工具,玻璃液不是過于粘稠無法流動,就是過于稀薄難以凝固,衆人也隻能全憑多年積累的經驗來判斷,那一次次的失敗讓他們的心沉到了谷底。

模具的制作更是充滿挫折,不合适的模具使得玻璃制品形狀扭曲不規則,所有的努力似乎都要付諸東流。

但他們從未放棄!

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他們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優化退火過程,從最初那不成形的原始玻璃塊,到如今,鐵冶坊已經能夠燒制出出如玻璃珠或玻璃片這樣形狀簡單的成品了!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工匠,手裡捧着一顆晶瑩剔透的玻璃珠,顫抖的聲音中帶着一絲激動,“看看這珠子,多麼的完美無瑕!”

“是矣!”“另一位年長的工匠哈哈笑道:“諸位,接下來,該制作更複雜之形狀了,玻璃罐子或其他樣式器皿?”

司馬昌手中也把玩着幾個玻璃珠,激動的呼吸都急促了幾分。

這三個月來,他也一直在關注這邊的動靜,期間,燒制過程中,也發生了一些讓人意料之外的情況。

那就是這些玻璃,竟然與那些方士所煉制的假玉差不多!

那些方士,曾用假玉來冒充和田玉。

但因那些假玉之色,過于鮮豔,透光性過強,觸手則覺其寒如冰,硬度低,無和田玉那溫潤沉實之感,再加之其内多含氣泡,紋理紊亂,依據這些常見破綻,人皆能識破此類僞玉。

但不得不提的是,那些方士在燒制假玉時,居然意外獲得了一種紫色顔料。

紫色啊,那可是尊貴無比的顔色!

代表着聖人、帝王之氣,有着「紫氣東來」之說法。

而這種珍貴的紫色顔料,也被大量用于兵馬俑的彩繪中,不僅使得兵馬俑呈現出絢麗的紫色,也為陶器、壁畫、墓葬增添了無盡華彩。

司馬昌一開始也是真沒有想到,顧大人讓他們燒制的玻璃,居然與假玉會是同一種東西。

是的,他們冶鐵坊在燒玻璃時,也同樣煉出了這種紫色顔料。

但顯然,顧大人給他們的配方顯然更勝一籌,至少他們燒制出來的玻璃,比起那假玉,質地可是要好上太多了。

司馬昌緊握着手中的玻璃珠和玻璃片,心中暗自思忖着,這玻璃珠雖然美麗,卻顯得有些小家子氣,而玻璃片雖然實用,但仍不夠完美。

至少,這些對于他來說,還不足以展示他們真正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