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5頁)

自九年前起,他便一直積極跟着朝廷的政策走,結果,不僅被賜予“封君”待遇,可以定期觐見皇帝,财富也是越聚越多。

他覺得,隻要自己始終與朝廷保持一緻,積極響應每一項新政,那麼他的财富,他的地位與名聲,必然都會越來越水漲船高!

張良這邊,看着烏氏倮滿眼精光,還散發着一種熟悉的“野心”時,剛要開口在寒暄兩句,一名侍衛便匆匆趕了過來,告訴他顧校長要宴請三公以及諸位院長們一起享用一種名為大薯的農作物。

張良臉上露出一抹微笑,随即話音一轉,對烏氏倮說道:“烏君,今日可是有個難得的機會,顧大人設宴,邀請吾等品嘗一種名為大薯的農作物,張某覺得,此等新鮮事物,烏君定也會感興趣,不知烏君可願一同前往品嘗?”

烏氏倮聽罷,眼中流露出了好奇之色,欣然應允道:“承蒙張大人相邀,烏某榮幸之至。”

“呵呵,那請吧,烏有勞張大人帶路了。”

……

這一頓午膳,衆人圍坐,佳肴滿桌,吃的那叫一個賓主盡興,也讓顧绫雪在内的所有人都難得清閑了片刻。

但吃完飯後,各回各府,各處理各政務,滿朝上下,上至文武百官,下至三千萬百姓,大秦四十八郡,處處皆是為祭天大典的事情忙碌無比。

各郡不僅要派人手護送學子前往鹹陽,确保他們安全抵達,還要新辦學堂,錢莊、發放木炭、衣物、粗糧等救濟物資。

除此之外,還得設立專門史官,負責縣史鄉志的編纂與審核,然後再在百忙之中抽空審核一下民間自發舉辦的各類慶典活動。

畢竟各地百姓對此事熱情高漲,尤其是原六國遺民,在得知朝廷準許并鼓勵他們表演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雜技、戲曲、舞蹈後,不僅是民間藝人,就是原六國的普通百姓,也是摩拳擦掌,忍不住躍躍欲試,更别提原六國的貴族了,都期望借着這個機會,緬懷一下昔日的故國……

紫糯大薯的出現,再次震驚朝野。

畝産上萬斤就算了,對土壤和氣候的适應性還極強,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下也能生長,據說正常品種種上一年就能長到四十斤!

這種可蒸煮、火烤作為主食,可晾曬成薯幹、磨成粉作為幹糧,還可用于湯羹和菜肴的紫糯大薯,一出現就成為了繼玉米和西紅柿之後,第三大受歡迎的農作物。

民生農耕學院那偌大的院子裡,原本還滿滿當當的晾曬着玉米和西紅柿,但自從大薯源源不斷的運送過來後,或清洗、或切成薄片風幹、或研磨成細膩的粉末,整個學院裡都充滿了忙碌的腳步聲、工具的碰撞聲以及學子們的交談聲。

而自從顧绫雪在朝會上彙報了煤爐子研制成功的消息後,始皇帝龍心大悅,當場便下令指派治粟内史,由工室組織能工巧匠,建立生産線,制定生産流程和标準。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六天的時間。

距離祭天大典僅剩兩-天。

這一天。

會稽郡第一批學子,經過長達二十天的漫長趕路,終于抵達了鹹陽城。

人群中,一個二十歲,身姿挺拔如松的年輕人,雖然身着一襲略顯陳舊,還些許磨損的長袍,但卻難掩其英武之氣。

此人正是化名為張羽的項羽,他目前的新身份是會稽郡一個早已沒落的寒門貴族子弟。

張羽的祖上也曾有過一段輝煌歲月,但随着六國戰敗,他的家族也逐漸衰敗,失去了昔日的榮光,直至今日,更是淪落為一個手上既無田産也沒兵馬的落魄貴族。

看着城門口威嚴的守衛以及嚴格的盤查,項羽心中微微一緊,就見他深吸了一口氣,然後不慌不忙地從行囊中取出憑證,雙手恭敬地遞向守衛。

是的,我就是張羽。

項羽眼神深邃而堅毅,身上也散發着一種既有着寒門子弟的堅韌與樸實,又有着曾經貴胄的從容與不凡的氣質。

守衛接過憑證,仔細地查看起來,張羽也毫不畏懼地迎上守衛的目光,眉宇間透着一股不屈的傲氣。

片刻之後,守衛微微點頭,将憑證還給張羽,示意他可以進城了。

項羽點了點頭,随着會稽郡的學子們穿過厚重的城門,一同進入鹹陽城後沒多久,衆人便直接傻眼了。

隻見大街小巷上,到處張燈結彩,五彩斑斓的燈籠高高懸挂,紅色的綢帶也在風中飄揚,連空氣中都洋溢着喜慶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