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1頁)

“實話告訴你們吧,朝廷對你們的動向早就已經了如指掌!”

了如指掌?

項羽眉頭緊皺,有些不相信。

顧绫雪不緊不慢的說道:“你的叔父項梁因殺人而被通緝,自此,便帶着你開始了逃亡生活,逃亡過程中還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

“最終,你們選擇在地處偏遠,還是楚國舊地的會稽郡建立立足之地,還與會稽郡郡守殷通建立了聯盟。”

“讓我猜猜,你的叔父是不是正打算通過自己的言行進一步影響殷通,使其對大秦統治漸生疑慮,從而為你們日後揭竿而起,積聚人力物力,鋪陳根基呢?”

他們居然真的知道!!?

項羽臉色驟變,眼中滿是震驚,心中也湧起了一股強烈的不安。

顧绫雪繼續說道:“你們以為自己的行動隐秘,卻不知朝廷的眼線遍布各地,這些年來,你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隻不過因為陛下太過仁慈,不願輕易掀起戰火,但若你們執意造反,那後果不用我提醒吧?”

項羽咬着牙,沉默不語。

顧绫雪正色了一些,語重心長的對項羽說道:“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你們已經輸了,若你們真的為楚國,為楚國百姓着想,不如放下仇怨,多立功勳,如此一來,說不準你們還能為楚人的血脈以及文化尋得一席之地,還有可能成為秦國的楚族同胞。”

秦國的……楚族同胞?

項羽滿臉疑惑,皺眉問道:“這是何意?”

範增也擡眼看着顧绫雪。

“你們也看到了,這天下太大了!”顧绫雪微微揚起下巴,目光望向遠方,緩緩說道:“未來,秦之疆域必将日益遼闊,而四海之内,族群紛繁,各有其獨特的語言、信仰、風俗與文化。

大秦的疆域隻會越來越遼闊,而不同地區的人群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和社會結構。”

“本官想着,等到時機成熟,就上表陛下,倡言多民族共治之策,此将秉持民族平等、團結與區域自治之原則,以護佑并促進各族文化之繁榮。”

“屆時,或将對各地進行民族辨識之舉,依據語言、文化、曆史傳承及自我認同等要素,界定各族之名,共築大秦多元一體之民族大家庭。”

聽到這話,項羽和範增兩個人眼睛都瞪大了。

這這這……他們似乎聽懂了什麼,但又似乎沒懂,畢竟這種事情聞所未聞過!

顧绫雪笑道:“試想,北疆之匈奴,就可成為秦之胡族!而青藏高原之上,部落聯盟林立,他日或将成為我大秦之藏族。”

“至于西域那邊,地域也極為廣袤,有月氏、烏孫、龜茲(Qiūcí)、焉耆(qí)、高昌、樓蘭、于阗(Yùtián),這些部落和城邦各自為政,習俗各異,或以農耕為生,或以遊牧為業,但可能會統一稱呼為西域族,或者新疆族,維吾爾族啥的,到時候再說吧。”

“畢竟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機會自稱一個民族。”

“尤其是中原這邊,曾經的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齊有濱海之利,物阜民豐,文化開放多元。楚地廣袤,巫風盛行,浪漫而神秘。燕地苦寒,民性堅韌,多出豪傑之士。韓雖小國,卻擅制強弩,工藝精湛。趙胡服騎射,英勇善戰。魏率先變法,一時稱雄。秦則法紀嚴明,賞罰分明,虎視天下。”

“各國雖各具特色,但還是共享着諸多相同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如儒家仁義之道、禮儀制度等。方言雖有差異,但基本的交流語言也是相通的,不過随着大秦的統一,這些差異已經逐漸減少。”

“因而,從民族劃分的角度來看,可以認為七國在本質上是同一個民族的人,那便是華夏民族。”

項羽和範增兩個人若有所思,都覺得有些道理。

“所以啊,機會都是靠争取的!”顧绫雪微微前傾身子,一副鼓勵的樣子,說道:“若你們真的對楚國文化念念不忘,那就努力去将之變成楚族吧。”

“朝廷一旦确立民族區域自治之制,必當秉持天下民族一律平等之原則,尊崇各族之語言、文化、信仰與習俗,說不準還會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即各族于聚居之地,得享自治之權。”

“各民族可依據自己的特點,制定适應當地發展的法規政策,既傳承千年文化,又促進繁榮興盛,使百姓安居樂業,生活日益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