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6頁)

使節團們無不心生敬畏。

真的太宏偉了!

與他們所住的,用布料和木杆搭建而成的穹廬和氈帳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别!

敬畏之後,又是深深的羨慕。

他們這些遊牧民族,一生都在逐水草而居,随着風的方向遷徙,家之于他們,不過是帳篷與星辰下的篝火,無有定所。

而這裡的人們,既不必擔心季節的變化,也不必帶着所有的家當,趕着牛羊馬,四處奔波尋找生存的資源,他們可以在這樣美麗的宮殿中安居樂業,享受着長久的安定。

“真好啊!”布日固深深的歎了一口氣,眼神中有一絲感慨,緩緩說道:“我等族人一生都在頻繁遷徙,逐水草而居,從一片草原到另一片草原,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停留的地方會是哪裡,也永遠無法像你們一樣享受安定的生活。”

說着,布日固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抹苦澀的笑容。

每一次的遷徙都是一場艱難的考驗,族人們不僅要面對惡劣的風霜雨雪、兇猛的野獸,還要尋找足夠的水草來養活他們的牛羊馬。

“其實吧,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難。”顧绫雪微微一笑,緩緩的開口說道:“知識才能推動文明的進步,如果你們還隻是一直一味的遷徙去尋找新鮮水草,那永遠無法擺脫貧窮。相反,隻要就看你們願不願做出一些改變了。”

“我知道草原兒女都很勇猛,都很能吃苦耐勞,這很令人欽佩,但想要過的富裕安甯,光是勇猛和能吃苦是遠遠不夠的。”

“你們要知道,能吃苦,就會有吃不完的苦!”

同樣,能幹活就會有幹不完的活!

顧绫雪在心裡面暗歎了一句,然後在使節團衆人若有所思的神情下,繼續說道:“你們既然以畜牧為主,那完全可以精進畜牧之術,提高牲畜的成活率,從而減少頻繁尋找新牧場的依賴。”

“比如,建造更堅固、更能抵禦風雨嚴寒的牲畜圈舍,以便在寒冬或惡劣天時為牲畜提供庇護。”

“再引入飼草儲藏與加工之法,在水草稀缺的季節,能夠利用儲存的飼料喂養牲畜,而不是一味地遷徙去尋找新鮮水草。”

“還可以改良畜種,培育出更耐風霜、生長更快,且膘肥體壯的品種,以提升畜牧成效,這才是長久之計。”

“你們所住的地區我們稱之為蒙古高原,那裡,以草原和沙漠為主,水資源相對有限,但仍然存在一些穩定的水源。”顧绫雪一邊登上台階,一邊繼續以肯定的口吻說道:“你們要知道,蒙古高原上的水源包括了河流、湖泊、泉水以及地下水,其中一些水源在一年四季中都是相對穩定的。”

“比如鄂爾渾河、色楞格河等,庫蘇古爾湖、烏布蘇湖,都有相對穩定的水源,還有阿爾泰山脈、肯特山脈、杭愛山脈等,由于地形擡升和降水較多,通常也有較多的泉水和地下水資源……”

“呵呵,不要急,這兩天我會将地圖畫下來給你們參考。”

“所以說,可以在先在河谷地帶、有水源灌溉的地區開墾土地、種植農作物。”

“剛開始,族人們可能對農耕不熟悉也不感興趣,但你們掌權之後,可以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鼓勵,比如提供種子、農具等物資,減免賦稅,使族人們看到農耕帶來的穩定收益後,他們就會逐漸接受并習慣這種生産方式。”

“而一旦農業生産有了規模和成效,族人們就可以安居一地,不再需要頻繁遷徙。”

布日固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聽起來确實有道理,可實施起來恐怕不容易。”

顧绫雪輕笑道:“世間萬事,知易行難,關鍵在于起步,隻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制定詳細的計劃,并付諸行動,必能克服重重困難,将理想變為現實。”

“受教了!”冒頓目光中滿是深思之色,聽得都有些入迷了,問道:“敢問可還有他策相輔?”

“有啊!”顧绫雪點頭,“還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選擇水草相對豐茂、地勢便利的地方建設定居點,當然,我說的不是頭曼城那種,而是要有周詳的規劃,包括居住的房屋、牲畜的圈舍、倉儲以及公共集議之地。”

“房屋建設須順應天時地利,選用耐寒防風的材料,以禦嚴寒風沙的侵襲,同時,在定居點周圍構築壁壘、栅欄,以保安甯,使民無後顧之憂。”

“水乃民生之本,故當在河流附近地區修建堤壩、水閘,調節水流,防止洪澇災害,也便于灌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技術支持,以上說的這些你們全都不用擔心,一會你們可以上奏始皇帝陛下,請求朝廷遣匠人技師,與你們一同回去,親臨指導。”

請求朝廷遣匠人技師,親臨指導?

還有這種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