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5頁)

蒙毅聽後,略作思考的問道:“可顧大人不是已在南海郡種了千棵橡膠樹種?”

“對啊。”顧绫雪歎了一口氣,“上卿大人您也說了是樹種,雖然那橡膠樹長成後能夠持續産膠三十到四十年左右,但前提,也需要個六七年才能長成啊,先用橡膠草替代一下吧。”

“所以說。”顧绫雪直視着冒頓的眼睛,一臉希冀的說道:“西域之地,多為沙漠、戈壁與綠洲,那裡的居民,既有依靠着綠洲的肥沃土地,種植各種作物的農耕民族,也有骁勇善戰,以畜牧為生的遊牧民族、胡地這邊呢,雖然多為草原和高原,但與西域的氣候相似,習俗上也有一定的相通之處。”

“故而,我希望你回去之後,可以立即組織一支精明能幹的商隊,來保護我方學者深入過去,你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盡可能多的挖取這些橡膠草植株,然後運送回來。”

“當然了,因為春季的四至五月是移植與種植的最佳時期,所以今年必然是來不及移植回來了。”

“因而,我需要你們先争取在春末和夏季抵達那邊,然後,在當地設立臨時作坊,收集乳膠,直接就地制作電線!”

“乳膠采集與電線制作交給學者們就行,然路途艱險,學者們并不熟悉西域各戎族的習俗言語,是以,商隊裡的人不僅需确保學者們一路安危無虞,更需擔當與西域各戎族溝通的重任。”

冒頓靜靜的聽着顧绫雪的講述,直到她說完了,才一臉凝重的點了點頭,說道:“顧大人放心吧,待回去之後,我便會親自挑選那些聰明又勇猛果敢的勇士,組織一支最強大的商隊,定護得學者們周全!”

組建一支匈奴人商隊?

在塞人居住之地建立作坊,直接就地制作電線?

蒙恬和扶蘇兩個人一邊喝着茶,一邊聽着顧绫雪對冒頓說的那些話,眼中都微微閃過了一道異色。

嗯,為了學者們的安全着想,讓匈奴人負責與那邊的戎族溝通确實是個好法子。

因為有很重要的一點,顧绫雪沒說。

那就是秦國與戎族之隙,由來久矣,彼此交惡,關系并不友好,戎族對秦國的擴張一直都持警惕之心,拒之甚堅!

昔春秋之時,秦人便與戎狄之間沖突不斷。

先有秦文公行親附周室之策,以武力抗戎狄,于西境之戰,斬獲頗豐,奪回了周平王賞賜的岐地。

又有秦甯公滅戎狄蕩社,再度拓疆,使秦之領地益廣。

還有秦武公亦不遑多讓,滅戎狄據點“小虢”,秦之勢力愈盛。

秦人屢戰戎狄,以開疆拓土,鞏固統治!

至秦穆公之時,秦東進受阻,為制服戎狄部落,秦穆公屢興戰事,如伐茅津戎,掃清東進之障。

又施離間之計,使戎王身邊的重臣由餘投奔秦國,複又以美人計腐蝕戎王,使秦與戎狄的力量發生了根本之變,秦愈強,為“霸西戎”奠定基石。

到了戰國時期,秦厲公還曾親自率大軍攻打緜諸戎。

雖然秦躁公之時,義渠戎主動犯秦,打到秦國境内的渭水。

但秦惠文王時,便平定了義渠内亂,使義渠歸順秦國,但義渠之心,猶未全服。

至秦昭襄王之時,利用宣太後與義渠王的私情,終在六十年前徹底消滅義渠戎,為始皇帝一統六國,立下赫赫戰功,奠定了重要的戰略基石。

到了始皇帝時期,秦帝國威震四海,戎族之勢則衰微不振,雖已難以對帝國構成大患,然帝國一統之後,朝野上下主要精力都專注于構建一統的政治、經濟、文化體系,于邊疆戎族,亦施懷柔之策與管理之方。

比如烏氏倮與戎族進行的包括絲綢在内的貿易往來,便是秦國懷柔政策的一種體現。

當然了,說到底,烏氏倮也是戎族之裔,他原本所在的烏氏國,是由西戎民族的其中一支所建,随着秦國的擴張,六國漸次歸秦,烏氏國亦随之并入秦土,終至于秦一統之後,烏氏國也不複存在。

所以,就算是始皇帝懷柔政策之下,也并不代表戎族就會放松警惕,相反,因自身勢弱,他們隻會變得愈發警覺敏感。

于是,這也就意味着,一旦他們秦國人在塞人居住的地方大量采集橡膠草,建立作坊的話,那些戎族必起疑懼之心。

隻因為長期的擴張曆史使得他們對秦國的一舉一動都保持高度警惕,一旦秦人在其居住之地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活動,就很容易被戎族視為秦國擴張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