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第6頁)

所以,這十年來,其實光是當年遷徙過來的那十二萬戶,數量上不說翻了一番,也是增加了不少了。

所以,該如何分配?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文武百官們各抒己見,最終在極短的時間内确立好了政策。

大體上分為三個部分。

一确立了國家調配與分配制度。

官府直接掌控蒸汽犁的生産和分配,可以将蒸汽犁分配給國有公田,目前,大量的土地還是由官府直接管理的,這些土地用于國家的稅收、糧食儲備等目的,朝廷優先使用。

然後便是軍功授犁與土地捆綁政策,秦素以軍功爵制為重要的激勵制度,于是,便規定有軍功的士兵或貴族,除了獲得土地賞賜外,還能獲得蒸汽犁的使用權利。

并且,這些蒸汽犁必須用于在其“封”地上的農業生産,以提高土地的産出。

二,建立租賃制度。

首先在各郡設立蒸汽犁租賃站點,由官府統一管理。

普通百姓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獲得蒸汽犁的使用權。

比如,在農忙時節,農民可以用糧食或貨币支付租金來租賃蒸汽犁,使用完畢後歸還。租金根據土地面積、使用時間等因素來确定。

其次,合作耕種模式,即鼓勵一個村莊或者幾個相鄰村莊的農民聯合起來,共同租賃蒸汽犁。他們可以按照各自土地的面積或勞動力投入等方式分擔租金,然後輪流使用蒸汽犁進行耕種。這種合作模式可以減輕單個農民的經濟負擔,同時也能提高蒸汽犁的使用效率。

三,技術改良與成本降低策略。

首先,本地化生産與成本控制,随着技術的逐漸推廣,可以在秦國各郡建立更多的蒸汽犁制造工坊,利用當地的原材料和勞動力,降低運輸成本和生産成本。

然後,以工代赈與技術傳播。

在農閑時節,各地官府可以組織農民參與蒸汽犁的制造工坊的建設以及零部件的生産工作,以工代赈。

這樣農民既能獲得一定的收入,又能學習到蒸汽犁的制造和維修技術。

随着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技術得到傳播,生産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為蒸汽犁的普及創造更好的條件。

随着以上政策的制定。

距離科舉時間的正式确定,也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

大秦四十八郡,就連距離鹹陽最遠的遼東郡、遼西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閩中郡、象郡、膠東郡幾個郡,也都已經收到并過去了十二天左右的時間。

這十二天左右的時間裡,以上八郡郡守,尤其是距離鹹陽最遠的遼東郡郡守都快忙瘋了,他們并不能像漢中郡,北地郡、隴西郡那些郡一樣從容不迫的安排一切事宜,為了能夠在二十五日準時進行鄉試,不僅是遼東郡郡守,整個郡的地方官員們在收到诏令後都幾乎沒有睡過一個整覺。

首先是第一時間召集郡内各縣縣令及主要官員至郡城商議。

随後,組織人員在郡城及各縣的繁華集市、交通要道張貼朝廷頒布的關于科舉制度的文告,文告詳細闡述科舉的分級、考試内容大緻範圍、報名條件以及時間安排等關鍵信息。

同時,安排差役在各鄉亭宣讀旨意,盡量讓每一個角落的百姓都知曉這一重大消息,鼓勵有識之士踴躍報名。

宣傳告知之後,便又是緊鑼密鼓的報名籌備。

各郡守都在其下各縣都設立了專門的科舉報名處,各縣負責初步審核本縣報名者的資格,确保其身份真實、無違法犯罪等不良記錄,再将合格者名單報送至郡城報名處彙總。

而報名者也需提供自己的姓名、籍貫、年齡、家庭出身等基本資料,同時表明自己欲參加的鄉試層級與文試或武試類别。

報名籌備完成後,各縣治又分别選擇了郡城内寬敞安靜且易于管理的官署作為鄉試考場地點。

遼東郡一衆官員的眼袋都忙的腫起來,但讓他們又慶幸又辛酸的是,整個郡的人口也就十四萬人,少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