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鼎每上升一寸,空氣中的緊張氣息便濃郁一分。
在場的所有人皆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整個場地鴉雀無聲。
随着項羽渾身的肌肉緊繃到了極緻,那千斤青銅鼎也終于被他高高舉過了頭頂!
穩穩當當,紋絲不動!
此刻的他,也猶如一尊頂天立地的戰神。
周圍的考生們早已驚得呆若木雞,良久,才有人如夢初醒般地喃喃自語,“這……
這還是人嗎?”
“此等神力,莫說我大秦,怕是縱觀古今,也難有人與之匹敵,此人,定非凡俗之輩!”一位年長的考生聲音顫抖地說道。
“太驚人了!這武舉的榜首,非他莫屬了!”一個年輕的考生滿臉崇敬地高呼。
考官們也被驚得半晌說不出話來,主考官也是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搖着頭,“舉重若輕,這般神力,不可多得啊。”
校場的一側,一座臨時搭建起的觀禮台上,始皇帝身着一襲玄色常服,衣袂随風輕動,正負手而立于觀禮台前沿,目光如炬的俯瞰着不遠處那些應試的武舉們。
丞相李斯、國尉尉缭、将軍王翦、以及顧绫雪幾人皆恭敬地站在秦始皇身後兩側。
武舉,也乃大秦日後能源源不斷選拔武官的重要途徑,衆人皆知其意義非凡。
嬴政親臨現場觀看,為的便是可更好地評估應試者的能力與潛力。
再者,通過觀看武舉考試,也能精準地洞悉當下民間、以及軍隊中的武藝水平、軍事技能的進展情況,以便依據這些信息調整戰略部署,如此方能讓大秦的軍隊在未來的征戰中始終保持強盛,讓大秦的威名永遠震懾四方。
顧绫雪看着那邊的項羽将大鼎放了下來,身邊也響起了李斯、王翦幾人的驚歎之聲。
“此子竟能舉起千斤重鼎,實乃曠古未有之奇事!”一向沉穩内斂的李斯此刻眼中滿是對項羽神力的不可思議,仿佛仍不敢相信自己方才所見。
久經沙場,見過無數勇士猛将的王翦此時也是大為震撼,作為帝都大學的總教官,他自然是知道項羽英勇且力大無窮的,但卻沒想到居然還能舉起千斤重。
于是,搖着頭,感慨的說道:“老夫征戰半生,自認為麾下勇士如雲,可與這項羽相比,皆為凡俗之力啊。”
越想,顧绫雪心中越發的感慨。
一生身經七十餘戰,未嘗敗北!?
嬴政聽着顧绫雪的心聲,心中也是有些波瀾起伏。
小小年紀,竟能有如此非凡之能?
就這等戰績,莫說是尋常将領,便是久經沙場的老将也未必能夠企及吧?
思及此,嬴政轉頭看向一旁靜立的尉缭,不動聲色的詢問道:“國尉,你觀此人面相如何?”
尉缭其實是見過項羽的,畢竟就說其憑借着在帝都大學軍訓中力破多項紀錄,能在五千學子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又怎麼可能不讓人注意到他。
所以,尉缭此前便一直留意過他。
因為看中他的天賦異禀,和潛力無窮,心中也曾生出過收其為徒的念頭,以确保他的能力得到正确的引導。
不過,他一生謹慎,擇徒标準嚴苛,非心性純良、資質上乘且與己有緣者,絕不輕易應允。
對于項羽,若其在大學中能潛心磨砺,于性格上變得沉穩内斂一些,能對大秦忠心不二,且能虛心受教,唯有如此,他才會鄭重考慮将其納入門下,傾囊相授畢生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