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是隻要轉2000元就能統領秦始皇的三軍殲星艦是真的?
……
集體的沉默中,屋内的所有人幾乎都在同一時間接到了一通電話。
不多久,一間特級保密會議室内。
數十名來自國家航天局、科技部、文物局、考古學家、曆史學家、地質學家、天文學家、材料學家等相關領域的領導和頂尖專家們全都齊聚于此。
凝重到有些詭異的氛圍中,林院士一臉沉重的說道:“各位,經檢測,這塊刻石确實是秦代的。”
這話一出,會議室内的氣氛越發的詭異了。
“既然刻石是真的,我提議立即開展專項探索!”航天局總工程師趙志明率先打破沉默,沉聲道:“雖然目前沒有證據,但我們不能忽視一個可能性,那就是秦朝的科技水平或許遠超我們想象。”
“且刻石上提到的南天門基地,與我們現在的南天門計劃名稱相似,這難道僅僅是巧合?”
“就算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我們也應該嘗試,畢竟人類的重大發現,往往始于大膽假設。”
深空戰略局副局長揉了揉太陽穴,開口道:“我贊同,即便刻石上寫的九成九是個笑話,探月工程至今也未發現任何相關迹象,但我們不能因為内容離奇就否定一切……”
“僅因為一段真假未知的文字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李将軍眉頭緊鎖,“風險太高了!而且目前我們的航天任務排期緊密,嫦娥系列探測器都已有明确科研目标,若貿然改變計劃,可能會影響整個探索進程。”
“探索計劃必然需要巨額資金,錢從哪裡來?”财政部長看着所有人,問道:“是壓縮其他項目的預算,還是申請專項撥款?如果最終一無所獲,如何向國家和人民交代?”
“這塊刻石的年代雖然沒問題,但問題在于,這位「北地郡首富」當時還隻是九卿之一,掌管的也是外交與一座學府,最重要的是,當時的秦朝也正處于百家剛剛争鳴的時候,科技還沒有爆發式的噴發,就連冶鐵技術都還不是太成熟,她哪來的「殲星艦」概念?”秦史專家李教授有些激動的說道。
“除非,她接觸過某些超前的思想!”科技史研究員張教授開口道:“在她之前,墨子和公輸班都曾緻力于研究能飛行的器具,還有鄒衍的大九州說……”
“但那都是理論!”李教授忍不住打斷了他的話,說道:“當時一個九卿官員,憑什麼能把這些幻想變成刻在石頭上的計劃?還詳細到要人轉賬才能解凍?”
“或許……這位女官是故意刻下這些荒誕内容,來憧憬當時某些不切實際的科技幻想?”有人遲疑道。
“可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她要留下自己的名号?就不怕後人當真?”有人歎氣。
“呵呵,也許她就是在等我們當真。”張教授忽然笑了,“如果兩千年後真有人按她說的去做,甚至為此登上月球,這不正是她留給曆史的最大玩笑嗎?”
衆人聽此,先是一愣,随後紛紛搖頭苦笑。
所以,結論是……這位北地郡首富女士,可能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科幻段子手?
會議再次陷入短暫的沉默。
一直靜靜聆聽中軍委張老這時也緩緩開口,說道:“我理解大家的顧慮,風險确實存在,但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需要這種敢于探索未知的勇氣。”
“此次,我們抱着試一試的态度,不是盲目行動,而是以科學為依據,以謹慎為前提。”
“無論結果如何,這次探索都将是我們對曆史、對未來的一次鄭重回應。”
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讨論,會議最終達成了共識。
那就是由錢院士牽頭,組建一支跨學科的頂尖研究團隊。
地月探索同步進行。
其中,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負責深入解讀秦時的所有相關文獻記載,盡可能尋找任何與之相關的蛛絲馬迹。
天文學家、地質學家以及人工智能專家則利用月球的地質構造、天文現象、并通過大數據分析,整合各方面信息,構建尋找模型,預測秦南天門基地可能存在的位置。
在探測技術方面,也需要研發新型的探測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