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王爺們不是不擔心皇帝生了處理藩王的心思,但隻有晉王謹慎到什麼内情都不知道,還一點把柄都不留給皇帝抓。
但香君還是要繼續給皇後上眼藥的。
“原來晉王是真的病了,那就好,我還以為是哪裡走漏了風聲呢,此事,皇上隻與臣妾說過,若是真是從宮裡走漏了風聲,臣妾非得好好整頓承香殿一番才是。”
“放心,朕讓人查過了,無人走漏風聲。你的承香殿,朕是最放心的。”皇帝神色陰森,繼續說道:“要說這宮裡與晉王交好,除了皇後還能有誰呢?真的有什麼消息漏出去,也輪不到你。”
诏獄中,顧亭雪負責審訊這群皇親國戚。
這些人一開始還很狂妄。
因為他們都看出來了,這次謀逆,就是皇帝對他們徹頭徹尾的陷害。
隻要他們能統一口徑,抵死不認,就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畢竟,大齊是儒家治天下。
儒家強調“孝悌”,兄弟相殘被視為違背天理。
戕害血脈至親這種事情,就算是唐太宗那般的雄主,千年後,也被評價“太宗殺兄,終是欠個名分”。
甚至,許多人都認為,就是玄武門之變開了唐代皇位血腥争奪之先河。
皇帝但凡還要點後世的名聲,就不能随意地定他們的罪。
然而,在餓了他們幾日之後,顧亭雪将衆人分開,并且告知了他們一個消息:
首告之人,可以得到皇帝的原諒,皇帝會賞賜其一座京城的大宅,保全家性命,除了莊田之外,其餘的家産也可以得到保全。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衆人對顧亭雪這個閹狗恨得牙癢癢。
這是逼迫他們兄弟互相攀咬啊!
接下來一個月,皇帝都沒有上朝,對外就聲稱被刺傷,受了傷。
那日文武百官都在,見識了場面的兇險,但是也看到皇帝是沒有受傷的,所以知道,皇帝這是不想聽他們廢話。
衆人都靜靜等待着這場八王謀逆的風波,要如何收場。
因着皇帝一直都住在承香殿,所以香君第一個知道事情的變化。
香君隻能說,取一個好名字,有一個好封号,是很重要的。
比如說這福王,他實在是有福,因為第一個主動“交代”,攀咬了跟他關系不睦的楚王,留了性命,得了京城的宅子,保全了家産。
而楚王和楚王妃全家因為過于嚣張,被滿門抄斬。
照說,十歲以下是可以不殺的,但這次“皇恩浩蕩”,楚王家裡,最小的男丁才三歲,也一樣拖去了刑場斬首了。
皇帝殘酷,絕不給自己留一點後患。
在京城處置皇室宗親的同時,皇帝的十二衛早就在太後小祥之祭前月餘,便兵分幾路前往各地的王府,準備替皇帝抄家去。
楚地一得到京城的消息,立刻就把楚王府給抄了。
緊接着,京城的皇帝,收到了衛知也傳來的八百裡加急。
皇帝差一點沒有氣死。
皇帝想過楚王富有,但是真的得知楚王有多有錢之後,皇帝才是真的了解到,他這個皇帝有多窮,之前他又是過得什麼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