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是在逃避,總是視而不見。
就這麼含含糊糊的活到了現在。
他雖然還不清楚,要如何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但他也願意為了這些依靠他的人,努力做一個真正的人。
(十四)太極殿
永昭帝退位,還去璟王府待着,無論大臣們怎麼請,就是閉門不出。
太後娘娘隻能先臨朝聽政,又一次回到了太極殿裡。
雖說這兩年,太後都沒有出現在太極殿,但是對于太後執政,百官們倒是習慣的很,反正這幾年,真正重要的事情,都是在昭臨宮定下的。
别的事情,倒是和從前永昭帝在位的時候一樣,反正都是太後做主。
隻是如今,每日上朝,到了最後都要多一件事,那是讨論新帝是誰。
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啊。
這樣下去,天下不甯。
如今新帝未定,原本沉寂的各方人馬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大臣們一開始還各執一詞。
有人說應該等璟王的幾個孩子出生,若是有皇子,便立為新帝,然後讓璟王搬回宮裡,做太上皇,這才是名正言順、有理有據、符合禮節規矩。
有的說,國不可一日無君,應該從先帝的幾位皇子之中立刻選一個出來做皇帝。
但讨論了一個多月,太後還是沒考慮好,風向又漸漸變了。
一開始還頑固地覺得應該選璟王孩子的大臣們,也意識到,太後怕是不願意璟王的孩子當皇帝。
想來也是,雖然永昭帝的孩子年紀更小,太後将來能執政的時間更長。
但太後就變成太皇太後,按照規矩,輔政的應該是太後。
隻怕到時候,兩宮的太後和太皇太後,又要有不少沖突,倒不如再選一個自己的孩子更名正言順。
尤其是元祚這個名字,一聽便知道,那是先帝打算議儲的孩子呢。
宮中的流言總是傳得特别快。
所以,很快就有了傳言,說是太後打算讓永昭帝的弟弟,先帝的皇八子繼承大統。
(十五)内書堂
陸令儀陪着香君去内書堂看兩個孩子,一路上,香君都在問兩個孩子的功課。
可貞和元祚一直都是一起讀書的,香君沒有分什麼公主該學的,皇子該學的,全都一起學。
不僅僅是因為要培養公主,也因為可貞和元祚從小到大凡事都要比,每件事都要一樣,不然就得吵架。
如今兩人都快十歲了,也是小大人了,在旁人面前,兩人倒是舉止有度,但隻要兩個孩子單獨在一起,那和小時候也沒什麼區别。
有時候香君都搞不明白,這姐弟二人的感情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剛走到内書堂門口,香君就又聽到裡面在吵架。
聽了半天,好像是因為元祚用的墨要比可貞用的好一個檔次,所以可貞不依,要元祚把他的墨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