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沒直呼一聲小姐姐賽高了!
饒是如此,在安甯起身後,韓淼麻溜兒地從躺椅上爬起,一邊殷勤備至地遞上毛巾,幫安甯打理着一頭烏黑的長發,一邊兒不忘彩虹屁吹的飛起:
“哇塞,阿甯姐太厲害了吧?”
“話說你們這腦子怎麼長得,也太聰明了吧,不像我……”
“阿甯姐你是不知道,不說那些複雜的編程了,數學這東西,簡直是我等學渣的一世仇敵!”
一想到那些跟數理化糾纏的日日夜夜,小姑娘就忍不住流下n條寬面條淚。
“唉!聰明人真好啊!”
聰明嗎?
安甯笑笑沒有說話,事實上原主能在這麼惡劣的生活環境下,考上知名高校,頭腦确實非常不錯。
但事實上,能夠有今日的成果,絕非一句頭腦好能夠概括的。
起碼就目前這項技術,看起來非常厲害是不錯,但實際上呢?
早在上個世紀,就有科學家嘗試通過在腦部插入電極,通過其釋放的電化學信号控制假肢動作。
21世紀初,通過神經肌肉末端釋放的信号控制假肢已然并不稀奇。不過人體殘肢内部神經末梢缺失,以及種種原因造成的結果,整體使用并不算靈敏。
而在近幾年,已經有科學家将以上技術同智能ai
結合,通過ai
解析信号,以及本身的智能化,包括模拟反應能力,使假肢的使用更加靈敏。
甚至目前這項技術,也是在逐步進展之中。
而這其中,安甯自己真正做到的創新,隻有在不真正植入電極的情況下,對大腦電波的獲取分析。
以及更加精密龐大的算法之下,安裝在手臂(假肢)上的人工智能能夠更加精準提取頭盔内傳輸的信息,并快速做出轉化反饋。
所以上述看似厲害的技術之下,科技也隻是往前推進了一小步而已。甚至若非幾世醫學,數學的專研,連這一小步也是極為困難的。
不過,這也是現代科學的魅力不是嗎?
明明隻是一小步的推進,于生活,甚至各個領域帶來的影響卻無疑是巨大的……
躺在熟悉的大床上,安甯閉上眼睛,享受着難得的閑暇。
事實證明,閑暇的時光終歸是短暫的。
伴随着傅氏科技,以及新技術的發布,尤其是其後衆多使用者的優良反饋。安甯這個研發者的資料很快出現在了京市各大公司,以及上頭大佬們的案桌上。
甚至連網上,都隐隐約約有了這位許博士的影子。
隻能說,廣大網友的好奇心和能力不是擺着看的。何況安甯早在之前,跟在導師德克裡教授身後時,在業界就已經頗有名氣。
不過有道是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作為傅氏花費重力氣推出的新技術,說是一座金娃娃也不為過。在撈地盆滿缽滿之前,必然是不願意松手讓他人分上一杯羹的。
何況明顯背後還有軍方的影子。
然而這項技術真正的價值就僅在于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