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說,縱使再軟骨頭,瞧見這一幕,大家夥心下還挺解氣的!
至于禦駕親征?
若是旁人他們還要擔憂則個,但這位……
思及官家僅有的幾次出手……
迄今為止,如今軍隊中的拳術和劍招還是這位親手所創!
下意識地,衆人反對的聲音不由弱了下來。
嘉祐二十年,授命太子監國,并則定以歐陽修,韓琦,章惇三人為首的輔助大臣過後。
三月初,安甯親自率軍揮師北上!
消息一經傳出,包括汴京城在内的全國各地百姓無不焚香禱告!隻盼官家得以凱旋!
而安甯這位官家也未曾辜負這份期盼,二十年的時間,已經足夠軍隊重煥一番嶄新面貌。
兵馬強壯,糧草豐裕,多次改良的鐵器刀刃愈發鋒利,外加無數優秀将領和一位絕對的領導者。
試問這一戰,如何不勝!
甚至因着大宋百姓這些年愈發好過,早年便有遼地漢人陸續南逃,如今聽得宋軍兵臨城下,勢要解放被外族壓迫的同胞!
燕雲境内,一衆同胞更是興至若狂。
試問,誰人不想過好日子!
總之,宋軍這一路走來,不時便有同胞裡應外合!安甯領導下,原本鋒銳的軍隊愈發勢如破竹。
短短一月不到,大遼便接連喪失燕雲地界五座城池。其中對方首将耶律雄更是才一個照面,便被安甯隔着百米之距,用老招數一箭封喉。
霎時間,戰場之上,無論敵我,皆是一派嘩然!
自此之後,在大宋軍隊愈發淩厲的攻勢下,遼軍愈發萎靡不振,可以說次次潰敗。
終于,五月初,在安甯順利攻下第七座城池之際,遼國都城,遼道宗耶律鴻基親自派遣使者,請求與大宋和談,并傳達了情願無償割讓燕雲地界餘下九州,隻求停戈止戰的意願。
“陛下,這……”
為首的楊将軍此刻一臉恭敬地遞上和談書。
大帳内,此刻安靜地吓人。
就在所有人以為以官家的性子,勢必不會理會之際,就見眼前,一身戎裝的官家擡手接過書信,片刻後方才緩緩點頭:
聲音清淡又絲毫不失威嚴道:
“和談可以,條件是除去其餘燕雲九州外,大遼需自此向我宋朝稱臣,并每年向宗主國進獻良駒三千,牛羊不下萬餘匹!”
“這……這簡直欺人太甚!”
消息一經傳出,遼國都城瞬間炸開了鍋。
稱臣也就算了,可戰馬牛羊,還動辄千以為計,這……這跟掘了他們的根基有何兩樣!
“不行,這絕對不可,打就打,還怕他們不成!”一武将模樣的中年男子當即重重拍向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