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很多時候,階層矛盾才是淩駕于衆多矛盾之上的。”
俯身看着下首街道兩側興高采烈歡慶大軍的一幹百姓。
微風拂過,安甯的聲音不覺帶了些許冷意。
曆史上燕雲百姓,尤其是聯金滅遼後,作為交易品被買回到北宋的幾州百姓有多慘呢?
彼時自以為回到的故土,然實際上卻是整個燕地百姓噩夢的開始。
肆意搶占兼并良田土地,搜刮财富,初初入境的一幹将領,官員無不“吃的”滿嘴流油,甚至還不停呼喚友族前來“賺錢”。
還有朝廷帶來的一系列苛捐雜稅!
其中單單是鹽價,比之之前便翻了二十倍不止,從原先大遼的一斤十一文硬生生漲到三百餘文。
可笑的是,就在回歸同族沒幾年,北地便爆發了史無前例的饑荒之年。父母食其子女,強壯恃其老弱,彼時甚至可以道一句人間地獄也不為過……
當然不止燕雲,當時其他地方百姓也未必好過。
《困學紀聞·卷十五·考史》有記:
北宋官員晁景迂謂:“今賦役,幾十倍于漢!“
在《元符三年應诏上疏》中,林勳道:“宋二稅之數視唐增七倍。”
大學者朱熹更是曾言:
“曆朝曆代苛刻百姓之法,本朝皆備!”
就連後來的統治者宋孝宗都不禁感慨,本朝賦稅實在過重。
都道這是一個對文人士大夫最為優容的年代!直至現在,仍是許多文人的夢寐之地。
然在總體生産資源不變的情況下,于上層人的優容,又何嘗不是對下層百姓的極端殘忍……
“啊,原來這就是宿主你甯願耽擱這麼久,也要先行降稅免稅,甚至整頓吏治直至今日的原因嗎?”
統子若有所悟。
及至晚間,城牆下方燕雲百姓還在沿街歡唱,甚至為慶祝同胞到來,自發組織了舞龍舞獅大隊。
不時有戴着草帽的孩童穿梭其間。
言笑間,聽得官家很快便被派遣農部官員前來此地派發良種,指導各地農桑養殖,日後他們這些人也能同之前的定州等地百姓享受同樣的待遇!
聽說還要建官學嘞!
一衆男女老少面上笑容愈發燦爛了許多!
真是好啊!這日子真是越來越有盼頭了!
八月,正逢秋高氣爽。
大軍搬師回程那一日,夾道兩側,早早擠滿了相迎的百姓,每個人面上具是說不出的笑意與自豪,發往全國各地的《晨間日報》再一次被屠滿了數個版塊兒!
無數文人墨客在其間肆意揮灑筆墨。
光是蘇子瞻一人,數日以來所著詩詞便有十餘首之多!其中光是歌頌官家雄才大略便有一半兒還多!
可見這人今兒是真高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