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4頁)

2.從不制定宏觀計劃,而是注重于沿着趨勢去推動事情。就像喬布斯那樣做的,沒有人可以規劃未來,隻要做好每一天并把握住可以預見的階段就可以了。每天都在做計劃的人一定是個失敗者,正因為一無所有,所以才不停地計劃。

3.他們深知金錢的用途,在滾雪球的過程中,懂得集中力量、聚成一團和重點使用的價值,不會将錢分散開來,而是能夠抓住孤注一擲的時機。另一些人則相反,錢在他們眼裡沒有得到善用,因此就像雪片一樣碎開,根本凝聚不成一個向心力很強的雪團。

對于社會階層的分類,即便是人們衆所周知的金字塔結構——社會精英大方地告訴你的,它通常也是這樣的:

底層是大多數普通人(勞動者);中間為管理者(精英);上層為少數領導人物(統治者)。

在我看來,這個階層結構還可以細分為四個層級。最上層和最下層的構成是不變的,他們是洗腦的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洗腦源,另一個則是洗腦的受體階層。中間的精英階層則主要由兩種層級組成,一個是中産,他們憑借擁有的知識和為上層打工賺取到了不菲财富,同時他們也是被洗腦者;另一個則是“傳教士”階層,他們負責洗腦。這些人也經常是隐形的,你幾乎分不清他們的職能,但他們卻真實存在于信息傳播和管理培訓的每一個環節中。

“我該怎樣站在塔尖?”這是低一層的人共同的問題,每天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就是為了讓自己更上一步,擺脫現在的艱辛生活。

“你該怎樣爬上塔尖?”這是“傳教士”正在告訴你的問題,他們會制造大量有組織的信息對底層的普通人進行洗腦,讓你相信按照某種方式,你能“赢得一切”,前提是遵守他制定的秩序,實現他所要求的某些目标。

真正的秘密從來不是大衆在生活中讨論到的,而是深埋在塔基之下。赢家從來不會主動告訴你這些,但我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

多年來,我和戈瑞·金通過高德公司進行了幾十萬例一線的翔實調查,然後我們在《紐約時報》公布了我們的一個結論。與市場上的“狗血”理論恰恰相反,我們的答案會讓你大驚失色,并且随之恍然大悟。

我們認為,人類文明的體系構成,從來都不是公平的,這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公平。人們當然都知道這一點,但少有人出來更加深刻地面對,揭開一些公認的謊言。假如你希望了解諸如“我應該如何變得優秀”之類的功利問題,你就開始了被洗腦的第一步。但是相反,如果你能從這種赢家提前為你設定的思維中跳出來,重點去想“怎樣讓自己變得聰明并且看清事情的另一面”——很少有人會這樣去做,你就能真正理解本書要講的東西,并從中學會讓自己更加清醒和懂得如何去做的必要性及方法。

○從古至今,人類社會一直都是一個金字塔體系。從上到下,随着人數的增加,掌握的财富和智慧卻成倍地減少。

○越是通向底層之人,他們的人數越多,其智慧也就越傾向于無知。

○越是通向頂層之人,他們的人數越少,也就越傾向于有知,并且工作輕松,享受着人類文明的成果。

○無知總是受控于有知,而有知永遠統治着無知。即便人類早就明白并且對此不滿,也不會在可見的未來對這一點做出任何卓有成效的改變。

○在金字塔結構中,或者說在今天的社會,在任何人那裡,信息都是發達的。然而,“是否真實”卻不一定,它取決于你所處的階層,以及信息的來源、目的和你的判斷力。

○最直接的洗腦手段是暴力,但最有效的手段則是國家教育、媒體宣傳和專業洗腦。

你會想到不同階層人數的多寡,以及階層間的層層壓迫,但其實這個社會階層分化和金字塔結構向我們反映出來的秘密還有很多。你隻需對自己的閑餘時間稍加利用,就能輕松地發現和理解這些東西。

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維持這個結構的穩定和永遠不變。這一問題從人類的産生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它是人類社會進化的核心話題,每一次社會變革,其本質都是圍繞這一話題展開的“财富重新分配和結構重新穩定”的運動。

如果你不明白,你就相信了“虛假的正義”,就極易成為這些運動的馬前卒和鋪就墊腳石的炮灰。

在行動上,皇帝制定種種刑罰,高位者嚴懲那些試圖背叛和造反的人。

在思想上,精英階層幫助高位者統一民衆的思想,告訴人們怎麼做才是符合于道德和利于“個人功名”的。他們共同努力,讓民衆自覺地向這個方向發展。整部人類曆史的發展背後,這一洗腦原則始終被牢固地貫徹下來,每一種文明都是如此,這就是世界各地的優秀文化思想全部誕生在公元前,之後就一直裹足不前的原因。

因為随着社會階層的分化、貴賤的分離和身份地位角色的逐漸穩固,以及建立這種階層分化基礎上的金字塔結構的産生和穩定,新的足以颠覆這一結構的思想将不再被允許産生了。

這一穩定的結構決定了,一個人隻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與他是否足夠努力并沒有必然的關系。

處于底層的人經常被上層放出的煙霧所遮住視線,他們看不清雲層之上的塔尖,以為自己看到的便是整個社會。就像一家公司的員工所面臨的處境是一樣的,他們高談闊論,憂世憤俗,自以為真理在手:“如果按我說的去做,公司會有這麼多問題嗎?”但真相經常是相反的,他們議論的東西,前提源于他們所能看見的狹窄天空。

因此,正确與否的判斷标準,并非是否依據真理而行,而是有沒有建立在事實基礎之上。人們最大的弱點是,經常拘泥于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是否符合“真理”,卻忽視了對于“事實”的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