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1頁)

不要在乎已經得到的東西,讓自己變得慷慨和大方。隻要你願意,什麼都可以送出去。它們一定能夠回來,加倍償還你的付出。

擁有放下的心态,就能征服全世界。

事實上,這是人們最缺少的品質,而正因此,人們也容易被洗腦,因為每個人都不想放棄所有,隻想得到更多。人們在乎銀行存款,盯着房産和汽車,被名牌衣物和流行元素所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成了名利的俘虜,相信了商家的說辭,成了廣告的奴隸。

所以,他們每天都在被洗腦。

永遠不要在乎名利和金錢,隻需要将這些東西視作一種實現理想的工具就可以了。然後你就能夠輕裝上路。

不在乎财富,你才能擁有财富。

不在乎已經擁有的東西,你才不會很快地把它們失去!

如果說,賺錢和對于名聲的獲取,體現了一個人的能力,那麼,如何使用和如何看待金錢,則反映了他真正的智慧。

當我在講到這個話題時,經常有很多人覺得奇怪,他們問我:“花錢還需要智慧嗎?”沒錯,看起來,花錢是不需要智慧的,如果名利在手,何必珍惜?許多人覺得,生命是如此短暫,這個世界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太多的消費渠道,商店裡琳琅滿目的商品在熱情地召喚我們,媒體上觸目可及的廣告又為我們提供了選擇和參考。如果不重視名利,不拿錢去消費,不及時享樂,我賺這麼多錢的目的是什麼呢?

但我要你知道的是,改善物質生活并不是花錢的唯一途徑,更不是使财富發揮更大效用的最佳方案。世界上有很多富有的人,但既富有又能為人敬重的卻不多。原因是什麼呢?主要就是取決于他們如何使用自己的财富。

不懂得如何使用财富的人,他們被各類營銷洗腦的程度相當嚴重;他們即便擁有了億萬家财,也沒有跳出這個洗腦的環境。許多人都珍愛金錢超過了生命。即使擁有再多,他們依然舍不得以财富去幫助他人,不但舍不得造福社會,也舍不得給家人使用,甚至舍不得給自己享用。

當這類人突然破産、一無所有時,就極容易産生不可控制的悲劇。守護錢财的态度非常愚蠢,當金錢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時,就如同沒有意義的紙片和數字。

對于這個話題,艾伯特曾經總結說:“追求财富的增長,不是為了滿足我們一己的貪欲,而是為了要得到一種行善的工具。”隻有将财富當作“行善的工具”去追求,才能使财富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當我們擁有這種态度時,就能無形中增加自己對于金錢的吸引力,使得财富如同上遊之水,不可抑制地向你的方向奔流而來。

小測試

你是否是最受各大公司歡迎的經理人?

1.身邊有三分之一的親友表示,你自從進入這家公司後判若兩人,而你則認為這正反映了你的進步。

2.在商店裡給兒子買衣服,發現選擇的顔色竟然是公司的“标準色”。

3.在KTV唱歌,忽然覺得自己唱的最拿手的是公司的企業之歌。

4.結婚紀念日,喝了半瓶紅酒以後,你對妻子說:我要能有張總一半的成就,該有多好!

5.給新員工分享心得,你真誠地感慨道:我覺得當初看到公司招聘的那張報紙,是上天賜予的“緣分”。

6.在教育孩子時,你想到了公司推行的管理制度,你覺得,這制度能成功改變自己,或許也能改變這個“頑劣”的孩子。

7.你和客戶争吵,你認為對方不把會議簡報寄送給你是非常無理的行為,因為在你的企業中,會議簡報就是決議。

8.生活中,你的應變能力逐漸下降,即使是一點瑣事,你也希望可以随後開會探讨,并按照“流程”解決。

9.公司裡有人認為,即使大家都辭職了,你都不會走,還會容忍降薪,盡管你并不是股東。

10.你隻學習公司需要的技能,哪怕那些知識局限性很強,可能永遠都不會在其他地方用到。

11.被動離職以後,你很久無法開始新的工作,發現自己無法和新的企業“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