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工人。1977
年7
月14
日首診。患者13
歲行經,每月超前,甚至一月兩行。血色紫黑,氣味極腥,量多。經期常感頭脹心煩,五心發熱,食欲不佳,體倦乏力。診患者面色暗紅,形體偏瘦,舌質绛,乏苔,少津;脈來弦數有力,時兼微洪。婚後3
年未孕。
綜上所見,屬五陰不足、血熱先期之候也。治宜滋陰涼血,疏導調經。方用逍遙散加減治之。處方:生地黃24g,牡丹皮12g,玄參12g,白芍12g,當歸12g,地骨皮12g,龜甲12g,炒栀子12g,黃柏、知母各9g,丹參15g,柴胡、澤蘭各9g,5
劑。1
日1
劑,水煎2
次,早、晚空腹溫服。外用:吳茱萸(為末)15g,獨頭蒜(去皮)1
頭,蓖麻仁(去殼)10
粒,3
味共搗如泥,做兩餅,貼兩足心湧泉穴,連貼三日夜去之。
7
月20
日二診。患者自感頭痛心煩,五心發熱明顯減輕,脈來洪數之象已緩,原方加續斷12g,枸杞子12g,益肝腎精血。續服5
劑。
7
月30
日三診。自訴:二診藥服至第3
劑月經至,血色由紫黑轉為深紅,量适中,4
天結束。經期不适症狀減去十之八九。為鞏固療效,促其懷孕,囑用丹參60g,濃煎,少兌黃酒臨睡時溫服,連服3
日。10
月底患者來告:已懷孕2月餘,特來告知。随訪,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