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1頁)

個月後停經。現已近四十天月經未來。診其脈細緩之象,六部雖弱而不絕,有孕之征也。原方去鹿角霜,加砂仁6g,每月服三五劑至分娩,如有異常及時診治。并囑:禁房事10

個月;勿過度勞累,尤忌負重;勿憂思惱怒,情緒保持舒暢;勿食生冷滑膩及辛燥動火之物。

随訪,于1980

年8

月中旬順生一女嬰,母女平安無恙。

按語:以上程、袁、丁、劉4

例屢堕不育治法不同,方藥亦異,而均得治愈者,在于辨證也。如程姓證屬肝氣偏旺,氣有餘便是火,火盛則陰血耗,故沖任受損,血海不甯,以緻胎孕失養而堕矣。袁某則屬脾腎陽虛,陽虛則胞宮寒,寒則胎孕失其溫煦,沖任無力以育養,故堕而流産矣。丁、劉2

例亦各有所主,一主陽旺血枯,一主濕淫胞宮,終為沖任受損,難以攝養而緻死胎、滑堕也。故腎不可以怯弱,肝不可以剛燥,脾不可以傷敗,沖任不可以受損,如有弱、躁、敗、損,胎孕必失其所養,非夭則堕矣。夫精血宜充,沖任宜固,若此則胎得以孕育也。此為治屢堕之關要,舍此不為良法。《内經》雲:“知标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标本,是謂妄行。”

我臨證治愈百例屢堕不育者,少則連流2

胎,多則8

胎俱夭,經治無一例再堕者,皆求其本,審其因,辨其證,慎用方,病變藥變,守其所本,不失活法,故難必克,治必愈也。

喻某,女,28

歲,已婚,工人。1989

年2

月3

日首診。結婚已4

年,夫妻同居,雙方無明顯疾病,至今不孕。月經滞後,每月錯後七八天,血色淡紅清稀,量不多,常夾白帶同下。經期腰背沉重,小腹時覺冷痛,全身困乏,口淡,食欲差。曾在某醫院檢查雙方生殖系統無明顯異常。診患者形體偏胖,面色蒼白,唇色淡,舌質淡嫩,苔薄白津潤,脈虛細,沉取似斷、無力。

綜上所見,證屬脾腎陽虛,胞宮寒冷,濕淫帶下,以緻難以受精而不孕也。治宜溫腎助陽,暖宮止帶。方用毓麟珠加減。處方:人參12g,白術12g,茯苓12g,酒炒白芍9g,當歸12g,熟地黃12g,酒制菟絲子12g,鹽制杜仲12g,鹿角膠15g(烊沖),巴戟天12g,烏附子6g,艾葉9g,炙甘草9g。每月經血将淨時連服7

劑,水煎,少加黃酒空腹溫服。

5

月10

日二診。見患者精神大振,面色微紅,唇舌之色已不淡,脈來緩而勻,沉取不絕。乃腎氣精血漸旺,脾胃生化之源複振之象也。問及月經,答:上月錯後3

天,血色正紅,已不清稀,帶下已除,經期症狀已不明顯。原方去烏附子、艾葉,加續斷12g,山藥12g,助其補肝腎之力,服法同首診。

10

月2

日三診。已懷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