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頁)

我用此法治療多例鼻淵,有痊愈者,有顯效者,尚未見無效者。

朱某,女,29

歲,已婚,個體屠戶。1997

年7

月18

日首診。左耳内響聲如雷鳴,頭痛頭昏,多夢失眠,心煩易熱,易怒,上症已2

年。曾在多處治療并住院,均未治愈。且耳鳴腦脹日甚,體重持續下降,十分着急。診視患者面色暗紅,皮膚幹燥;兩顴隐隐淡青,唇幹燥失潤,舌質绛,無苔,津不足;脈象細數,右手兼弦。辨證:肝氣上逆,心腎陰虛。治宜平肝降逆,清熱養陰。方用龍膽瀉肝湯合六味地黃湯加減。處方:龍膽草12g,黃芩12g,酸棗仁9g,決明子12g,白木通9g,車前子15g,生地黃30g,牡丹皮、澤瀉、雲茯苓、山茱萸、山藥各12g,蟬蛻9g,磁石12g,通草9g,5

劑。

7

月24

日二診。上藥服後耳鳴減輕,心煩稍甯,大便微燥,小便淡黃而熱。上方去決明子、山茱萸,加黃柏、大黃各6g,續服4

劑。

7

月28

日三診。耳鳴續有好轉,心煩、多夢及便秘漸正常。原方續服5

劑。

随詢,耳鳴頭痛已去十之有九,多夢、心煩已愈,勞作已無影響。

黃某,男,40

歲,工人。1972

年正月十九首診。素日喜食魚蝦,且飲酒有瘾。春節前幾日因連續飲酒,加上夜班,遂感頭痛牙痛,繼而腮腫,心煩口渴,張嘴困難。春節、元宵節隻能喝些稀飯。經數人治療,毫無效果,牙痛腮腫日甚一日,寝食難安。診患者雙目微赤,兩腮紅腫連耳,上下牙龈瘀腫,舌質绛,苔厚黃糙,脈洪滑而數,按之不實。《張氏醫通》雲:“牙者,腎之标,實則堅牢,虛則浮動,熱則袒動,作痛不已。”

綜上所見,乃腎陰不足、火毒上攻證也。治宜大劑滋補腎水、清熱解毒之藥治之。方用犀角地黃湯加減。處方:犀角3g(磨汁兌服),生地黃24g,山茱萸、山藥、茯苓各9g,牡丹皮12g,地骨皮15g,車前子12g,葛根15g,石斛15g,麥冬24g,薄荷12g,細辛3g,石膏30g(先煎),金銀花15g,3

劑。上藥服至2

劑,腫大消,痛大減,能食,得眠;3

劑服後,諸症若失而愈。5

年随訪,飲食如常,病未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