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下場顯而易見。
溫晁幹的太過火,蓮花塢被血洗,江楓眠夫婦身死,但江家下一輩的三人卻全都成功逃脫。
衆所周知,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而雲夢江氏的下場叫仙門百家知曉,也是人人自危,岐山溫氏這般不将仙門百家,不把人命放在眼裡,暴虐殘忍,這不是不給仙門百家活路,逼着他們反嗎?
然後,好了,仙門百家揭竿而起,一場戰争打響。
……
不得不說,這場戰争的導火索,就是江家被滅門,與此同時,先前的雲深不知處被燒也是伏筆。
溫若寒的兩個兒子,坑父親是一把好手。
然後,再提其餘的人,溫晁滅了江家,但溫甯跟溫情卻救治收留了江澄跟魏無羨,并且為日後的伐溫之戰留下了最強的戰力。
無疑,站在江澄跟魏無羨這邊,溫情溫甯幫了他們,然而,若是站在溫氏的角度,那就是被自家人背叛,給坑慘了。
而為什麼會這樣呢?
說到底,還是溫若寒不會管教自家的人,不會教導兒子,也不會管溫家修士,旁系小輩……
溫氏下一代人才凋零,溫家修士嚣張跋扈,激起民怨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然後,再說孟瑤自己,當然他寫自己沒說那麼多,隻是隐晦暗示,溫若寒既不會教下一輩,也不會看人。
并且,他的死可能也與此有關。
雖然目前而言,提示還沒有說,但孟瑤能夠猜到,他能被蘭陵金氏認回去,被仙門認可為斂芳尊,必然是大功。
而這大功,唯有卧底岐山溫氏,甚至是成功刺殺溫若寒,方才可以拿到。
這一點,孟瑤相信,溫若寒自己應該也有猜測。
他之所以寫溫若寒,便是想要試探溫若寒的态度,畢竟如今因為這份先機的出現,未來已經改變。
戰争會不會再度打響,岐山溫氏會不會滅亡,都很難說。
孟瑤覺得,這一次,溫家應該會繼續存在,而如今的仙門,溫氏是如日中天的。
所以,溫若寒對他究竟是什麼态度,也關系到從這裡出去後,孟瑤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如果溫若寒想殺他,溫氏之人要跟他算賬,那孟瑤便得待在藍氏,甚至是聶氏,但此舉無疑會給藍氏帶來麻煩。
而且,蘭陵金氏那邊是什麼态度,也是未可知的。
但肯定不适合孟瑤回去就是了。
在孟瑤心裡,最好的去處是溫氏,但去溫氏的前提,是溫若寒不要在意自己未來背叛、刺殺他的事。
……
衆人看着孟瑤的這份答卷,也是紛紛咋舌,感慨他的大膽。
還有人心道,孟瑤這就是在找死。
然而,在衆人小心去看溫若寒神色之時,卻發現他臉上并沒有明顯的怒意。
甚至,在看完後,過了一會兒,溫若寒還大笑出聲: